盘点2012州政府10项惠民工程
来源:大理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26 15:23:05
关注民生 造福百姓
盘点2012州政府10项惠民工程
编者按:为确保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州人民政府确定了2012年实施并重点督查的10项惠民工程。一年过去了,仔细盘点这10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惠民工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振奋、作风务实、工作扎实、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
■ 医疗卫生工程 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25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共计8770万元已全部到位并拨付到县市。在111家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92 个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40元,人均筹资290元。2012年全州农业人口数3053668人,参合2931565人,参合率96%;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11亿元,基金支出8.6亿元。全州21所医院共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6653例,完成任务数的133%。
>>> 新闻实例
咱农民托了新农合的福
□ 特约记者 张银奎
“托了新农合的福,我住院3次都得到了新农合补偿和新农合大病救助,累计超过10万元,大大减轻了我们家的负担!”说起新农合,鹤庆县罗伟邑村河头自然村村民张全福由衷地称赞。
张全福因患冠心病,先后3次到成都华西医科大和州医院治疗,前后共花去住院治疗费、生活费、车旅费40余万元。2008年第一次到华西医科大住院,得到新农合封顶2万元的住院补偿;2012年5月到华西医科大安装心脏起搏器,医药费总支出达15.7万余元,得到新农合封顶7万元的住院补偿和新农合大病救助1万元;今年1月到华西医科大安装支架,支出医药费8481.89元,得到新农合住院补偿3546.9元。张全福3次住院累计得到的补偿达10.35万元,成为鹤庆县实施新农合以来最大的受益者。
据了解,2012年,鹤庆县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3.89万人,参合率达96.02%;参合农民受益总人数达1051197人次,其中普通门诊受益1027280人次,特慢性病门诊受益545人次,住院受益23372人次;共补偿合作医疗基金7418.06万元,其中普通门诊补偿1468.57万元,特慢性病门诊补偿77.58万元,住院补偿5871.91万元。
此外,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患大病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鹤庆县从2012年7月1日起建立新农合大病救助基金并开展大病救助试点工作。2012年7月至12月,全县共有335人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达128.15万元。
■ 强农惠农工程 完成补助资金8279万元,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40246台(套),受益35811户;完成能繁母猪保险31.48万头。
>>> 新闻实例
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高三营村民小组种粮大户罗建兴认真保养家里新购置的犁田机。
自农机具下乡补贴工程开展以来,罗建兴先后购置了一台柳林牌收割机、一台烤烟起垄机、两台犁田机,累计享受补贴资金近8.5万元。2012年,罗建兴共种了126亩地,其中自家的17亩、承包的109亩,收入达60多万元。[特约记者 杨泉伟 摄]
■ 民生保障工程 全州试点的12个县市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全州参保人数达182.4万人,参保率达92%;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260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
从2012年1月起,全州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提高27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提高12元,现已全额落实到位。从2012年1月起,提高了城乡低保保障线标准,其中城市低保大理市从月人均收入260元提高至300元,其余县从210元提高至245元;农村低保大理市从年人均纯收入1600元提高至1860元,其余县从年人均纯收入1450元提高至1680元。
>>> 新闻实例
公益岗位让我实现再就业
□ 本报记者 李灿梅 实习生 杜晓凤
“政府的公益性岗位非常好,为我们弱势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2月18日,快人快语的大理市城管协管员施敬芬边清理街头小广告边对记者说。
施敬芬今年40岁,是下关镇兴盛社区居民,几年前从州水泥厂下岗后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12年9月1日, 施敬芬通过政府援助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成为大理市城管协管员。
“如今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980元的工资,还有了社会保险补贴,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为四处找工作奔波了!”对于目前的这份工作,施敬芬很珍惜,也很满意。
据了解,2008年至2012年,大理市城镇新增就业359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247人,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7943个,帮助2135名 “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 住房保障工程 全州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5514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230套的105.4%,完成投资602768万元,完成投资率131.5%。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8923户,其中拆除重建28923户、修缮加固10000户。
>>> 新闻实例
□ 本报记者 李灿梅 实习生 杜晓凤
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于大理市下关镇龙溪社区的王庆寿一家来说,无疑是最难忘的一年,也是最值得高兴的一年。这一年,他和妻子搬进了位于荷花村的廉租房。
“35个平方,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每月只需要交70元钱的租费。房子虽不大,但挺安逸的,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家,有了家心就安了,生活也就有奔头了,我和妻子非常感激政府帮我们圆了安居梦!”2月19日,王庆寿边带记者参观他的新居,边感慨地说。
王庆寿今年54岁,是原州建安公司的职工,33岁时因工伤内退,妻子张丛昆没有工作,夫妻俩现在靠王庆寿1200元的社保工资维持生计。2012年以前,王庆寿夫妻俩一直居住在原单位面积仅2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老房子不仅面积狭小,而且设施陈旧,生活很不方便。2011年,王庆寿申请廉租房,经审批和公开摇号后,于2012年春节前拿到新居的钥匙。经过简单装修,去年2月,王庆寿一家喜迁新居。
■ 文化建设工程 165个农家书屋配置全部到位,每个农家书屋合计资金2.5万元,共计421.5万元,实现全州1139个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覆盖。10个乡镇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配发到位,全州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级网点覆盖率达100%;511个村级网点建设方案报省政府审批通过,第一批343个村级设备已配发;为97个乡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各增配电脑5台,共计485台。
完成全州20户以上新通电和20户以下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共3218个村56286户(含国有林区“盲户”)直播卫星建设任务,受益群众20万人。
实施和下达县级体育场馆建设项目3个、乡镇灯光球场21个、乡村水泥篮球场201个。
>>> 新闻实例
2月17日晚,弥渡县密祉乡莲峰村村民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书刊、上网。
近年来,莲峰村争取资金9万多元,建成农家书屋1个,配置图书2600册、报刊5种;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一间,配置互联网电脑5台及打印机和复印机。同时,多种形式筹资40多万元,将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延伸到村小组,村小组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为村民们搭建了看书学习、文体活动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 安全饮水工程 完成第一批饮水安全问题项目,解决15.6944万人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 新闻实例
家里的水缸“下岗”了
□ 特约记者 赵雪梅 通讯员 杨任池
“过去我们村长期缺水,去年安全饮水项目实施后,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直接接到家里,水龙头一拧就可以洗衣做饭了,再也不用为挑水而发愁 ,家里的水缸也‘下岗’了!”2月19日,记者来到云龙县检槽乡清朗村委会路旁村民小组杨光英家时,正用自来水冼衣服的杨光英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清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尹耀文介绍,安全饮水项目实施以前,路旁村民小组村民生活用水要到离村1公里远的一个箐里去挑,由于箐里水少,村民们为满足一家人的用水经常每天来回奔波几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是遇到雨天,浑浊的水便无法饮用。2012年,路旁村民小组列入云龙县当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8.38万元,建设2立方过滤池一个、20立方蓄水池一个、10立方蓄水池一个、5立方蓄水池一个,引水管线3500米。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路旁村民小组23户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为确保人畜饮水工程正常运行,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路旁村民小组制定了人畜饮水管理办法,确定村民小组长为饮水工程管理人员,并由受益户每人每年缴纳4元钱作为管理维护费用,确保村民随时都能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据了解,2012年,云龙县共实施了161件农村安全饮水项目,项目总投资1143.32万元,共解决11个乡镇的53个村委会129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32所学校2340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 市场流通工程 完成建设乡镇农(集)贸市场12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农家店320个。
>>> 新闻实例
2月20日,村民在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箐门口村民小组“万村千乡”农家店里选购日常用品。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国家推进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举措。永平县于2006年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第二批试点县,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累计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建成供销社农资公司、宏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2家配送中心,250家“万村千乡”农家店和22家信息化农家店,形成了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超市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全县3镇4乡73个行政村,带动就业1000多人,直接惠及全县15万农民群众。
■ 通达通畅工程 已完工81个项目588.6公里,完成投资36390万元。
>>> 新闻实例
通达工程悦民心
□ 特约记者 陈永和
春节前夕,剑川县金华镇龙凤村委会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东营至东凤通村公路竣工通车。年过八旬的老大爷杨俊走在宽敞平坦的地水泥路上,笑得嘴都合不拢,高兴地对记者说:“盼了一辈子的事,今天总算盼来了,今年要让我儿子跑运输做买卖,幸福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龙凤村地处剑川坝子东北角,距县城仅五、六公里。但长期以来,村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东营至东凤路段,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时不时出现“肠梗阻”,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凤村借助州县实施的通达通畅工程,先后实施了龙凤大道、东营至东凤道路等四条道路建设,全长达1700多米,总投资达110万元,基本解决了全村交通问题,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据了解,2012年,剑川县共完成通畅工程4项156公里,通达工程62项355公里,通村油路18项66公里。
■ 扶贫开发工程 完成50个自然村扶贫开发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2872.7万元,占计划数的139.8%;解决6.4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 新闻实例
“新房屋、新村貌,新农民、新生活”,自2012年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以来,南涧县公郎镇中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培育得到优化。村民们高兴地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幸福感提高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 教育事业工程 拆除D级危房19.91万平方米,重建项目开工15.71万平方米,加固改造项目开工8.03万平方米。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23所,改扩建幼儿园125所,在209所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全州幼儿园数量达663所,比上年增加32所。筹措资金929万元以上,资助3134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 新闻实例
新建的祥云县银冠希望小学。
2012年,祥云县累计投入资金726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建设、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幼儿园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城乡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