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第485期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3-01 15:59:41
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485期
中共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1日
Email:dlcxzyjbz@163.com
●洱源县切实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评议工作
●白族文化给力沙溪发展
洱源县切实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评议工作
洱源县高度重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工作,精心部署,创新方式,务求群众评议工作准备工作求细、评议内容求精、评议标准求严、评议效果求实,着力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明确要求,有序推进。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的通知》,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的相关内容、方法和要求作了具体安排,明确了以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依据。围绕“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承诺践诺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情况,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评议。围绕“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情况,承诺践诺情况,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对党员进行评议。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县委的要求,紧扣主题,结合实际,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
分类指导、认真实施。创新群众评议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集中体现群众意愿,全力服务科学发展。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原则上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参加评议的人员主要是本地本单位的群众代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邀请了非中共党员的出资人参加,社会组织党组织还邀请了非中共党员的负责人参加。通过不同形式向群众通报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评议可以采取会议方式进行,参会人员主要包括下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各级党组织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群众评议平台,调动群众参加评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上评下、下评上、党组织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党组织等方式,坚持平时了解与集中评价相结合、思想作风与工作作为评价相结合,广泛吸纳服务对象、群众代表进行评议,虚心听取干部群众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
强化责任、注重结果。把群众评议作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县委巡回指导组指导好评议工作,各级党组织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加强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本行业群众评议工作扎实开展,确保群众评议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群众评议情况,将评议结果作为2011年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2012年“七一”创先争优专项表彰的重要依据。通过评议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通过评议做好整改落实。按照评议事项到位不到位、合理不合理、有效没有效的要求,对群众评议满意的工作事项,创新方法,发挥优势,对不满意的,结合实际,迅速整改。通过评议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有效地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全县15个基层党委,107个党总支,751个党支部开展了群众评议工作,共召开群众评议会议835场次,发放测评表15350份,最高满意度达100%,有10705名党员开展了群众评议,13474人参加了测评会议。
白族文化给力沙溪发展
近年来,剑川县沙溪镇坚持立足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推进文化自强,着力挖掘白族传统文化内涵,让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党的组织资源,促进了民族文化更好地为党的建设工作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组队伍,聚人才,寓教于乐促党建。立足沙溪镇居民喜爱传统乡戏、白曲、民谣、霸王鞭等民族传统文化实际,沙溪镇积极引导全镇14个行政村,组建了48支文艺队,把分散在村村寨寨的文艺爱好者吸收到一支支乡村文艺队伍里,在本主会、太子会、城隍会、石宝山歌会、敬老节、春节、元旦、建党节、国庆节等节庆活动中,把各级党委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等的主要精神,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曲、民谣、歌舞等形式,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唱易记的曲目宣传到千家万户。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引导文艺宣传队整合民族文化创作力量,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作了一批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文艺作品,到各村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演出,对党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来。
建场所,搭平台,民族文化助“三农”。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切实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积极为繁荣民族文化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造条件。截止2011年底,全镇共新建党员活动室18间,村级文化室16间,图书室、阅览室14间,建成了石龙村民族文化广场和镇文化活动中心。各种活动场所的建成,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搭建起平台,全镇各村文艺队、镇古乐队、镇老年体协、沙溪诗社等社团结合各自实际,适时开展活动。2011年,全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68场次,共3万多人次参与了活动。以文艺节目为载体,及时将党的利民惠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森林防火须知、交通安全知识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在发扬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为“三农”服务。
强管理,育人才,文化传承添活力。一是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镇党委统一部署,将村级文艺队伍建设纳入指导员与村官的工作职责,协同村“两委”班子,指导帮助各文艺队健全机构、拟定制度,克服了以前队伍的松散性和活动的随意性,使各村文艺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二是加大培养农村民族文化人才力度。以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点”和“民间艺人”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挖掘和培养新型农村民族文艺人才。近年来,先后培养了歌后李宝妹,“小阿鹏”姜续昌,歌手李根繁、李福元以及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黄四代、苏贵等。同时专门邀请州县民族舞蹈老师,编排白族舞蹈,开展龙头三弦、白族调、敬酒歌等培训,充分发挥了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促进了沙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简报下载:简报第485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