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第401期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11-14 10:15:36
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401期
中共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8日
Email:dlcxzyjbz@163.com
漾濞县以创先争优活动力促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漾濞是一个彝族自治县,境内生活着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3.3%,少数民族党员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3.59%。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漾濞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发展引领、民族文化搭台、党建工作唱戏、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漾濞”的思路,以创先争优力促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团结和谐有法制基础、民族干部成长有特殊“沃土”、民族长久和睦有切实保障。
加强领导,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上创先争优。漾濞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的目标,切实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民族宗教工作和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问题的领导机制、议事机制、协调机制与预警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层层落实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到乡(镇)、责任到人,形成了落实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工作的良好机制,为做好漾濞县民族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提供了根本保证。
把握主题,在推进民族政策落实上创先争优。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县情紧密结合,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根据自治县改革发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漾濞彝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漾濞彝族自治县石门关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2个单行条例,修订了《漾濞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为依法治县、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漾濞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确保了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全面落实。
强化宣传,在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上创先争优。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列入“五五”普法期间的普法内容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和法律普及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各部门干部培训会议上进行宣传培训。利用县城街天,以及在乡镇或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运用图片、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标语等方式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全县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政策法律的认识,增强了宣传贯彻的自觉性。根据《自治条例》规定,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了民族机动金,从5万元增加到10万元,以此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为民族宗教政策法律的宣传落实提供了经费保障。
突出重点,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上创先争优。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认真开展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好理顺情绪、沟通感情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目标。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使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禁毒防艾工作卓有成效,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 “先进平安县”、“无毒乡镇先进县”、“无毒县”、“四五普法先进县”。社会秩序良好,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近年来,全县无一起重大民族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呈现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共谋发展、共享和谐的良好局面。
抓住关键,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上创先争优。紧紧围绕云南省“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在机制上提供有力保障。研究制定了《漾濞县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扩展有力渠道。把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列为“科教兴县”战略的重要部分,创新干部培养锻炼方式,通过上挂下派、外出谋职、交流任职顶岗学习等渠道,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三是在培养选拔上予以优先照顾。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等过程中,在年龄、学历、结构等方面继续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等办法,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干部,扩大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重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四是稳步发展民族教育工作。加大投入,继续办好寄宿制、半寄宿制小学,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补助金额。认真办好县一中初中部民族初中班,积极选送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傈僳、苗族)就读州上的“四免一补”班。五是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至今,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达341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81.38%。
围绕中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创先争优。漾濞县把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用思路统一思想,用思想统一行动,用行动推动工作。一是继续作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章,加快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建设步伐。采取一山一策、一族一策、一族多策、一村一品的方针,抓好核桃、烤烟、畜牧、特色农作物和生物质能源五大农业产业,培育优质软米、芸豆、红花、玉香梨等特色作物,加大膏桐、甜柿、芭蕉芋、脱毒红薯等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力度,努力培植适合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2010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849万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4931万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增长14%。二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民族关系好、经济发展好、干部队伍好、村民民风好、遵纪守法好、教育科普好”的要求,先后创建了漾江镇湾坡村、富恒乡老新厂村、龙潭乡龙潭村、苍山西镇淮安村等4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成苍山西镇中学、平坡中学、上街完小、龙潭完小4所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模范清真寺1个,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简报下载:简报第401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