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专报第52期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2-10 14:44:05
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专 报
第52期
中共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月6日
Email:dlcxzyjbz@163.com
●大理州创建省级党群共建示范点扎实有效
●鹤庆县黄坪镇“四个模式”创新党建工作
载体丰富 重点突出 成效明显
大理州创建省级党群共建示范点扎实有效
大理州高度重视党群共建示范点建设,按照省委党群共建示范点创建标准指导全州党群共建工作,各基层单位部门,结合实际,丰富载体,主题鲜明,突出重点,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转化为机关、企业、社区、两新组织、农村等各级群团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争创活动的自觉行为,使省级党群共建示范点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度重视,组织制度保证到位。各示范点党组织思想上高度重视,实施方案切实可行,采取措施坚决有力。州总工会在坚持乡镇工会主席高配的同时,选配了50名镇总工会专职副主席和110名乡镇工会专干。加大对乡镇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乡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去年8月,州总工会在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组织了全州110个乡镇的工会主席和专职副主席170多人参加的培训。加大对乡镇工会特别是建制镇总工会的经费投入,全州共投入225万元,进一步改善了乡镇工会的办公环境。
载体丰富,搭建浓厚氛围平台。各示范点积极开展授流动红旗、评星级党员活动。如祥云县城东社区积极组织开展“争当‘五·四’红旗手,争做党的后备军”活动,开展了“新时期创业女能人”、“敬老孝亲好儿女”、“互敬互谅好婆媳”、“五好家庭”等授旗评星活动。大理市大理镇五华社区为切实解决下岗、失业妇女的再就业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为她们搭建就业平台。一是将闲置办公房开发利用建立了一个总投资约100万元,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有铺面23间,摊位50个的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将市场出租给辖区生活困难和下岗、失业的妇女来经营,并对特困家庭和单亲家庭在租金上给予减免或优惠的照顾。二是为切实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在南城墙内、南门广场通道两侧开发设置了100多个临时摊位,用于经营民间毛线编织品、旅游产品等,解决了10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州总工会开展了“三挂钩三扶持三提升”、“评星授旗”活动。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共扶持困难职工178人、扶持资金4.1万元;扶持劳模16人,扶持资金32万元;扶持技能状元、技术带头人21人、扶持资金42万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围绕全州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多渠道对4800多名职工、农民工和失业职工进行了培训,涵盖烟草、电力、建筑建材、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市场营销、工艺品制作等40多个工种,其中60%以上职工取得技术等级证书。
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成效明显。各示范点创建组织立足现有条件,结合紧密,突出主题。州总工会认真落实省总工会“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会工作的组织保障、经费支撑、政策支持,使全州工会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1年9月30日,全州基层工会总数3401个,在去年2595个的基础上增加806个(其中企业组织数增加717个)。组织开展“贷免扶补”工作,对80名职工发放了400万元的贷款。做好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第七期共为13876名患病住院职工兑付了8763088元互助金,第八期共有2121个单位、146456名职工参加活动。
鹤庆县黄坪镇“四个模式”创新党建工作
鹤庆县黄坪镇党委以“企业扶农业”、“基地引农户”、“能人带群众”、“协会推产业”等模式,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工作机制。
企业扶农业。由镇党委组织牵头,按照行业归属和就近原则“结对子”,糖业公司与财丰村党支部就产业结构调整、太阳花生态发展公司与黄坪村和财丰村党支部就经济林果种植和管理、和达蔬菜食品加工厂与潘营村和姜寅村党支部就香葱订单种植、兴发红砖厂与云华村和黄坪村党支部就富于劳动力转移对接等方面开展了村企合作,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基地引农户。按照重点扶持,示范引导的方式,由党员干部创办了财丰甘蔗示范基地、新城千亩石榴种植示范基地、新村葡萄示范种植基地、东邑村金花梨示范种植基地、潘营洋花菜良种培育示范基地等5个党建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在省农业厅的资金扶持下,由财丰村党支部与州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创办的石头村桔果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创建基地的成功之路,正引领着全镇农村党员和群众充分得用地热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能人带群众。通过开展党员素质技能培训,组织在职村干部和行业示范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聘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州经作所高级农技师、州园艺站高级园艺师和县级科技部门技术人员授课,在党员中培养大批“能人”,通过能人“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三”的帮扶,一大批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并学到一至二项实用技术。
协会推产业。通过指导成立协会、联系服务协会,推动镇村党组织工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全镇共创办产业协会13个、党建合作社1个,建立了一批“以蔗兴村”、“ 以林兴村”、“ 以菜兴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村,引导和带领农户致富。
简报下载:专报第52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