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第430期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1-18 15:18:54
大理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430期
中共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1月29日
Email:dlcxzyjbz@163.com
大理市下关镇“十抓”力促生态建设迈新台阶
大理市下关镇按照省、州、市生态镇创建基本条件、建设指标要求,突出洱海综合整治保护“六大工程”建设和“两保护、两开发”工作重点,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十抓”力促生态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发展攀新高,建设展新姿,环境亮新貌,服务创新优”的总体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一抓学习宣传教育,营造生态建设浓厚氛围。通过分层宣讲、向社会居民群众发放《洱海保护法律法规常识》等宣传资料、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组织专题广场文艺演出等形式、在镇属中小学校组织作文比赛、《下关风》刊编“生态建设”优秀征文稿件等多种形式,让低碳生活,环境保护意识在干部群众的心中扎根,使广大党员群众自觉投身“洱海之事无小事”、“洱海之水金不换”、“两保护”建设行列。
二抓日常保洁机制,确保生态建设规范化。实施《下关镇、村、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目前,全镇(不包括城市社区)设置垃圾桶596只,垃圾池89个,垃圾房23个,保洁三轮车29辆,垃圾清运车6辆,建成5个小型垃圾焚烧炉,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有1名以上专职保洁人员,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自然村增加清扫人员,共聘请河道、滩地、村庄保洁员118人,负责清扫保洁村内通道和公共场所。
三抓规划编制审批,促进整体规范管理。围绕大理市滇西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组织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先后完成了“三路一园一桥”、全民健身中心、云南省建设学校、大理市职业中学、关巍公路、新世纪中学、环城西路改造扩建、正阳紫河片区旧城改造、洱河南路排污干渠、大理市经济适用房、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下关片区旧城改造提升等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完成泰安路南段、万花路中下段、广电路、洱河北路锁水阁段道路硬化和灯光、绿化、景观营造等工程,为规范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抓财政拉动机制,保证生态建设落到实处。按照《下关镇村庄道路补助办法》的规定,对村心主干路建设补贴水泥、入户路按平方数给予资金补助。近年来,该镇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重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村庄道路、水利工程和农村电网、闭路电视网建设,拉动群众直接投资达财政投入的5倍以上,较好地发挥了村民在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抓科技培训力度,转变生态理念。坚持抓好各类科技培训,扎实做好生态建设、洱海保护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农户的“六进”活动。同时,将生态建设的规定和规范列入村规民约。目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洱海清、大理兴”、“只要洱海清,政绩不显也甘心”的思想深入人心。
六抓“细胞”创建工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组建5个“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行为劝导”活动。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全镇今年有12个社区申报为各级绿色社区创建单位。完成8个文明卫生村的申报考核工作,有7个村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有5个村委会申报了生态村。评选了12所文明卫生服务站、9所文明市民学校、19个文明小区、21个文明楼院、16家文明商店、28户文明家庭示范户、14家文明卫生餐饮店、11条文明街道等先进单位。2010年,全镇共有4个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文明社区,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社区、1个州级文明村,全镇现有54个省州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
七抓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生态化进程。坚持每年以不低于300万元的经费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其中用于河道清淤、清港疏通等环境卫生保护经费达100万元以上。投资780.93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供排水、污水处理、公共设施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近4200万元,先后实施了大麦地、吊草两个村的扶贫开发和福星深长村、刘官厂南北经庄、大庄南北罗久邑等示范村建设。截止目前,全镇村庄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普遍安装了太阳能、节能灶。
八抓水系治理,推进环境美化。切实加强对镇域内“三河两溪”的管护治理,投资600余万元对阳南河、莫残溪重点项目进行河堤毛石支砌,种植兰角枫、蔷薇、广玉兰等700棵。采取土壤净化槽、人工湿地等工艺,建成5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73个农户庭院式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完成涉及镇13公里洱海湖滨带建设,共清退47280平方米。加强滩涂湿地、渔政巡查管理,巩固提升了“三退三还”(退田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成效。
九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化。全面实行“一取消三提倡”(取消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人工薅锄、提倡使用有机肥、提倡稻田养鱼),推广控氮减磷和频振式物理杀虫灯等新型植保技术,增施精制有机肥,完成稻田养鱼200亩,水改旱3842亩,推广9200亩大春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1000亩生物有机钾肥示范、500亩氨基酸叶面肥。大力发展乳畜业、无公害蔬菜种植、山区经济林果种植、花卉园艺等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先后实施了大麦地生态园、锦华园艺场园林花卉基地建设,建成经省级认证的大庄、刘官厂、太和等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十抓“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推进综合治理项目化。围绕建筑民族化、村容整洁化、产业生态化、管理民主化要求,推进园田化建设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严控制214国道、大丽路两侧村组建设,对影响苍洱田园风光及景观视廊效果的建筑物进行专项整治,2010年度,完成镇辖区内3035户建筑风格整治户的摸底调查;投资601万元完成市下达的第一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投资1483.40万元,全面完成所涉9个自然村的“百村整治”工作;完成投资1202.35万元对682户民居进行了建筑风格整治。投资近100万元对镇域内的古建筑、名木古树、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修缮、发掘和开发利用。
简报下载:简报第430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