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着力为科学发展“打基础”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29 14:40:46
强交通 兴水利 通电讯
云龙着力为科学发展“打基础”
2011-08-29 出处:大理日报A1版
本报讯(通讯员 赵雪梅) 云龙县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抓住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的有利机遇,加大交通、水利、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为全县科学发展打基础。
强化交通网络。云龙抓住国家开发澜沧江梯级电站的有利机遇,加大修路架桥力度,全县的交通条件随着一批大项目的实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总投资18.9亿元、全长113公里的跃龙二级公路建设进入扫尾阶段,跃龙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长43公里、计划投资3500万元的诺苗公路路基工程已竣工,开辟出了澜沧江峡谷连接县城的新通道;全长32.29公里、概算投资8194万元的功果桥水电站左岸库区公路工程于2010年2月动工,现正在建设当中;民建公路一期工程和检槽公路路面工程竣工,旧表公路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澜沧江上新建并复建的8座大桥比原有的吊桥投资更大、跨度更长、载重能力更强,小桥换成大桥,近10万名群众从中受益。该县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县道100%油路、水泥路硬化,三级公路率达40%;乡道实现70%油路、水泥路,自然村95%以上实现通达,逐步形成乡与乡、乡与村、村与组、组与组之间农村公路网,不断提高道路等级和通畅能力,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兴修水利设施。云龙县山区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云龙依据县内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实施了天池水库、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以及沘江、关坪河防护堤建设工程等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1946件,新增引水和蓄水工程2097件,年供水能力增加580万立方米,解决安全饮水人口5.8万人。概算总投资2.57亿元的包罗水库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提前蓄水32万立方米。该县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牧区水利项目,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水利血防工程和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勒子箐和月亮湖两座中型水库,力争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60188件,解决农村5.6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沘江中小河流域治理,漕涧河、师里河、关坪河、锁里场箐、旧州西北两箐等治理工程,修建河堤24.5公里,全县水利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
完善电讯设施。云龙境内有大、中、小河流11条,怒江、澜沧江、沘江由北向南纵贯境内,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超过300万千瓦,小水电理论蕴藏量达43万千瓦。云龙县党委政府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加大水电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全县电力设施。总装机90万千瓦的功果桥水电站将于9月20日下闸蓄水,总装机140万千瓦的苗尾水电站前期筹建工作全面铺开;石房、红土田、岔河、顺荡、鲁庄等电站正在建设,宝丰电站、杏子田电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该县将继续实施好无电人口通电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县城电网入地工程,并适时启动风电开发建设项目,加大风能资源利用率。力争电话主线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到每100人70部,计算机户均普及率达20%,上网户数达15%,有线电视发展到2万户,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真正实现资源、数据互通互联,推进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云龙的交通、水利、电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3584万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总收入10143万元、同比增长73.7%,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