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王正明 发布时间:2012-10-10 16:16:31
大理市下关镇洱滨自然村是洱滨村民委员会下属4个自然村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2012年该自然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洱滨村党总支、村委会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四群”教育为契机,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市、镇各部门的齐心帮助下,在全体洱滨村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洱滨村最终已建成总投资475万元,占地6.215亩的综合大楼。
洱滨自然村位于大丽路以东,南靠苏武庄,东临洱海,海滩线总长为1860米,北通崇邑村。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72人。共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633户,总人口2401人,其中劳动力1328人。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922亩,人均0.38亩。自然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建筑业、加工业、商业和饮食服务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526元。
精心谋划,群策齐心聚力。为不断拓展服务村民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优质的服务,针对洱滨自然村办公用房年久失修,面积狭小,村民集会、学习、娱乐没有合适场所,达不到省、州、市关于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功能定位的要求。洱滨村委会充分认识到前期规划的重要性,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修改、拟定了洱滨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制订了《下关镇洱滨村委会洱滨自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扎实按照具体的计划项目,精心组织实施。村组班子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战斗力和执行力强,是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坚强保障。同时,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按期完成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村组公共事业建设的要求,在州、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市、镇两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百村整治”等资金。村委会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出资、投劳加大投入力度。洱滨自然村农户居住集中,村民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很高,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97%以上群众愿意在政府的引导下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村民听到要建设公共事业,都积极向自然村小组反映,要求提供土地。洱滨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一致同意每小组各拼出一亩地,并各出资15万元,作为工程启动资金。
高度重视,多方帮助关心。洱滨村综合楼开工以来,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非常关心建设情况,多次到施工现场实地调研,精心指导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各种困难,为办公用房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省、州、市、镇领导先后多次到洱滨村综合楼建设工地实地调研、座谈、检查指导,每一次都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并要求一定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好洱滨村综合楼建设工作。今年年初,下关镇成立了“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委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组”,成员由镇、村领导组成,具体负责综合楼建设相关工作的实施。期间,市督查组在镇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洱滨村对综合楼建设项目进行督查,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功能完善,深受群众欢迎。经过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镇、村、组各级和村民的配合和支持,洱滨村综合大楼现已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综合大楼共三层,广场实现硬覆盖,绿化面积达150平米。其中,以村小组为单位,确保每个组有一间办公室,并按要求配齐软硬件办公设施,大大提高了洱滨自然村为民办事水平,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村级基层组织办公条件建设标准,为方便广大群众办事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大楼内设面积300平米的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已配套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可有效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为村民提供科学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同时还配备了标准化卫生室,可为村民进行常见病诊治,切实降低了村民的日常医疗费用,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老年人活动室配备了完善的设施,为老人娱乐、交流互动、开展活动提供了场所。藏有2500多册图书的农家书屋,全天对村民开放,为群众提供宽敞的文化、学习活动场所。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后,配备了面积为600平方米的餐厅和厨房,可容纳600余人同时就餐,为自然村群众办理红白喜事提供实惠、便利。大楼外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配备篮球架、健身器材及其它附属体育设施6套。现如今,每天晚饭后,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综合楼的大院内,年轻人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近100名中老年人的队伍伴着音乐跳健身操。综合楼院的建成不但方便了来办事的群众,提高了村级组织办事的效率,打造了新形象,而且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推动了自然村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同时,将洱滨村向农村社区化、城乡统筹化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可喜步伐,深受群众的赞扬欢迎。
(王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