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六合乡因地施策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来源: 作者:寸红亮 董静海 发布时间:2015-10-23 09:11:23
鹤庆县六合乡贫困面广、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为切实推进该乡扶贫开发工作,鹤庆县委县政府和六合乡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吃透乡情,寻根究底找“贫根”,因地制宜,真抓实干谋脱贫。
鹤庆县“挂包帮”部门和领导干部以及六合乡镇村干部深入开展“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认真分析和寻找贫根,找出制约全乡发展的2个最主要“贫根”,一是缺水,二是缺产业。
解决“水”的问题。鹤庆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做好六合“水”文章。一是从燕子崖提水解决六合11个村委会饮用水问题。总投资三千多万元,一期工程争取今年内开工建设,争取2016年干旱时期能够通水,二期争取明年年内建成,彻底解决十一个村委会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二是实施六合引蓄水工程,把漾弓江的水引到六合,解决7个村委会的生产用水,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目前已列入鹤庆县十三五项目,并争取列为烟草重点骨干水源点建设工程。两个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有力解决六合的生产生活用水,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产业发展。针对六合的产业实际,六合乡通过积极挖掘和发挥好松园蚕桑合作社、灵地蚕桑合作社、河东蚕桑合作社、大甸村蔬菜种植协会、大甸村肉牛养殖协会、松坪村土特产专业合作社6个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申报在建六合鸿雁养殖合作社、五星养鸡合作社、上萼坪蚕桑合作社3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形式壮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效益,带动辐射更多农户实现共同致富,同时降低风险,提高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党委政府积极帮助群众找准发展方向,创建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种养殖加工产销一条龙的产业群,让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逐步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组组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致富技能。
探索旅游发展。 六合乡的白依人是全县唯一的彝族支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民风保存完整,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六合乡积极探索旅游发展,利用好民族体验生态旅游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树牢群众主人翁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坚定信心,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对各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以核桃抚育、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力争贫困农户户均有1个劳动力掌握1至2项适用技术,切实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