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笔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杨继培 发布时间:2012-09-04 08:27:53
幸福白乡展新颜 阿鹏故里添异彩
——剑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笔
如今,走进剑阳大地的新农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村道整洁平坦,民居绿树掩映,老少其乐融融”的幸福和谐新画卷。近年来,剑川县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努力探索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子,使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可喜的步伐。
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该县甸南镇狮河村过去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实施新农村建设后,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门前,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各类设施一应齐全。村里60%的人家建起了新房,70多家农户买了轿车,普遍拥有了数字电视、电脑、自来水、太阳能等,村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动员各方力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立“一村一品”,使新农村建设快速、高效推进。今年,该县向8个乡镇下派了8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159名指导员,各指导员以“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努力,该县涌现出许多独具特点又有着显著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如金华镇梅园石雕村、甸南镇狮河木雕村、沙溪镇石龙民俗文化村等。
多元投入,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该县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文明村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并通过农民群众自己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
今年,该县新农队积极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为金华、象图等乡镇的小学生争取到价值100.2万元的“蜜儿餐”营养食品捐赠项目;从省扶贫办为金华镇争取到综合扶贫开发示范点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5308万元,项目覆盖18个村委会、108个村民小组,39266人受益;各派出单位支持项目48个,支持资金82万元,解决指导员工作经费23.5万元。在今年抗旱救灾期间,共协调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资金108.4万元,协调抗旱物资折合人民币92.4万元,指导员为抗旱捐款4.35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水利工程68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4.36万人、牲畜饮水困难3.08万头,缓解旱情面积达3.43万亩。
培植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始终把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严格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依托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县校合作,建基地、育龙头,不断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基础。今年上半年,种植高原粳稻6.2万亩,马铃薯种植4.5万亩,啤大麦5.5万亩,包谷7万亩,油菜1万亩,有机芸豆3.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57万亩,季差蔬菜0.8万亩。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元组织形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目前,发展了剑川县原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等10家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近4500万元;完成农业综合补贴2132万元 、良种补贴 279.75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50万元。
树文明新风,构建幸福和谐新农村
该县通过道路硬化、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村内绿化美化的开展,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家庭环境卫生的转变。并注重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强化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意识,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从生产资本结构和生产方式上对农民进行培育。通过加大“一村一品”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一系列措施使乡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升,有效促进了专业化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已初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