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云龙县 发布人:云龙县 作者:云龙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4-12-17 09:21:3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运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云龙县在全县开展以“三进三实三提高”为总体要求,以干部职工“一卡五联”、机关部门“一区五送”、基层党组织“一转五建”为主要内容的“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形成了推动全县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和持久动力,凝心聚力共同谱写美丽幸福云龙的新篇章。
一是实行干部职工“一卡五联”。县委全面实行“一卡五联”工作机制,“一卡”,即:建立干部群众联系卡制度,每名干部联系2—5户农户,将个人信息与联系户信息登记在卡,双向互动。“五联”,即:进农家门、听农家话、住农家屋、帮农家忙、解农家难,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无缝对接”,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主动到边远山区“串门、认亲”,把基层群众当家里人,把群众的话当家里话,把群众的事当家里事,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形成了干群“一家亲”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 全县2761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6445户,发放联系卡6445张,干部进农家2万多人次,召开民情恳谈会3000多场, 领导干部到基层开展随机调研700多人次,形成调研报告321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6000多次, 收集到合理意见建议300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1800多件。诺邓镇杏林村村民杨树群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呀!让我们感受到,好像随时随地干部都在我们身边,随时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情况、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机关部门“一区五送”。县委全面实行县级部门挂钩行政村“一区五送”工作机制, “一区”,即:建立一个民情责任区,全县划分为86个民情责任区,每个县级部门负责一个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公示挂钩单位情况、工作承诺、服务电话、干部联户等情况。“五送”,即:送法律政策、送实用科技、送发展信息、送党的温暖、送和谐新风。县级部门把办公场所设在“村上”、业务办到“家里”、服务延伸到“地头”,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题,实行民情收集分析和群众合理意见建议交办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把民情划分为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上报件,分类分层分级办理,县委把需县级办理意见建议交由县级职能部门进行认真办理,并进行跟踪落实,实行干部“点对点”服务,切实回应群众关切,把“群众想办的事”和“政府要办的事”拧成一股绳、汇成一条心,形成“集体的事大家共商、集体的事大家共做”的浓厚氛围,推进了两个投资上百亿元水电站建设的和谐移民,被评为全省水利水电移民工作先进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双落实,长新乡干群连心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等典型做法得到州委主要领导肯定,建成了万亩金银花基地。
三是实行基层党组织“一转五建”。以“一转五建”为载体,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神经末梢”,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增添新活力。“一转”,即: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五建”,即:一是建基层组织体系。全县8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设党总支,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单设或联建党支部,形成行政村设党总支—村民小组(自然村)设党支部—党员集中的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的设“党员中心户长”的组织体系。同时,积极推行城乡共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支部+协会”等模式组建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与此同时,采取县委常委联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指导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项整治、加大人才物帮扶等措施,认真对软弱涣散的6个村和44个村民小组党组织进行了整顿。二是建联系群众体系。积极推行“三家四百”、“1+X”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结合全县茶叶、泡核桃、花椒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培植,实行党员干部结对联系产业发展大户,通过建立“支部示范田”和“党员示范田”,形成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切实带动群众培植富民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三是建服务群众体系。紧紧围绕“服务”这一主题,健全完善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农民服务站—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点四级服务群众体系,积极推进县乡村组四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的“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四是建服务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县乡村“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制定了《云龙县村(社区)干部管理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行为,强化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推行领导干部在媒体“露脸”承诺,由县级媒体公布承诺事项,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截止目前,共有40名县、乡、村主要负责人在媒体上“露脸”谈打算、亮承诺,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良好氛围。五是建服务保障体系。把每年每个乡镇15万元、行政村3万元、村民小组1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全县新增加投入了900多万元,用于提高村(社区)干部、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待遇,为村(社区)干部购买养老保险、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和“红色信贷”贴息等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点菜,党组织下厨”。
今年1—8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43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2.79亿元,增长11.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27.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6亿元,增长14.9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18亿元,增长26.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亿元,增长13.9%;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负增长12.42%;农业总产值8.2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4元,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5元,增长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76亿元,增长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