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来源: 作者:鹤庆县县委书记段智深 发布时间:2013-04-08 09:39:08
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一次县委召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目的是要进一步启发大家的思维,引导大家思考。全县乡镇换届以后,县委第一次召开专门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会议,因为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关系到执政能力的体现和社会稳定。现在社会管理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离开了经济基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将无从谈起,现在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难管的村越来越多,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通过参观几个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村,看了听了以后,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经济上去了,特别是集体经济上去了,我们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老百姓相信我们了,工作好做了。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指导乡镇党委、村党(总)支部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找准优势,选准项目,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找准优势,选准项目
发展村组集体经济,不能一哄而上,也不强求每个村都要搞,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村组集体经济是依托村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产权属村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所有,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选举经营管理人员,并接受监督,依法成立的法人经济实体。村级集体经济是村民共同所有的集体经济实体,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分享收益,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目前观念是最大的制约因素:第一是群众的观念强化“分”的意识,而“合”的意识要弱一些,所以工作难度很大。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分”的意识非常强烈,什么都要分;第二是我们干部的思路和眼光,如何透过一些现象,发现一些新的商机,这也是一个很大制约因素。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整合分散的自然资源,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分”的思想主导下,经营自主权是落实了,但是效益最大化却体现不了,不能统筹更多的社会资源。菜园村就是一个集体经济统筹社会资源的好例子。菜园市场走共同所有的路子,社会资源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问题,实际上是上千万、上亿的问题。把一些社会资源整合进去,其中最大的社会资源就是政策资源,土地是按行政成本价划拨给他们的,如果按市场价,那块土地现在的市场价值实际上是上亿的,所以(我)反复和他们讲,(市场)办垮了也不怕,大不了清算的时候把土地拍卖了,分给老百姓,总比征用土地要强得多,把这笔钱拿来分给老百姓,把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社会矛盾就缓和了。菜园村的事情如何解决好,实际上是把村组的集体经济发展好,把老百姓的就业解决好,把养老保险特别是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逐步扩大,有钱过日子了,谁也不会闹;闹是没有钱,或者分配不合理。
所以,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是从政策优势而来的,财政给的只是一时的,要把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村民谋取合理、合法、合规的收益。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不主张大家一哄而上,一般情况下依托毗邻的县城或乡镇集镇,创办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板桥村、母屯村今后东海治理好以后,潜在的经济价值非常巨大,现在搞东海退田、退渔、还湿地,政府要的是生态效益,要350万立方的蓄水,旅游开发的收益归两个村。以前的农家乐、鱼塘只是少数人占有,少数人赚钱,今后旅游发展起来了,将其租赁出去,就有稳定的收益分给大家,要看到这些潜在的经济优势。在矿产资源方面,比如马厂煤矿,也走了一些弯路,国营矿改制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卖出去,而是让马厂煤矿收购了国营矿的股份,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依托煤炭资源富起来,但是马厂煤矿在51%股权出让之前,经营管理不善,老百姓没有得到钱,没有办法搞好。最后,只能把51%股权转让了,目的是要让这一个企业规范地运作,让老百姓得到点实惠。还有一些村,有砂石料资源,现在很简单的把砂石厂承包出去,搞一锤子买卖。如何真正通过村组集体经济把它发展起来,在县、乡镇的扶持下,把市场培育起来,由一锤子买卖变成稳定、长效的收益,大家都要去做一些思考和探索。另外,还有特许类的经营项目,由于是特许,市场竞争小,可以将经营权赋予集体经济,减少经营风险。
在创办实体经济上,进入门槛不高,人力资本、资金不是很密集,成功率是非常高的。我们各乡镇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项目怎么选,要琢磨这个问题。实践充分证明,新街农贸市场、松桂街南商贸市场,黑水农贸市场,新生邑家具市场,菜园建材市场,就是发挥了区位和土地优势,创办了村组集体经济实体,马厂煤矿利用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入股的方式来实现村民的利益。目前正在开展的有些项目,比如金墩乡和邑村的公墓项目,划出三百至五百亩的山地,建设公墓,一个墓地至少一千块钱,大体上有一千万的收益,当然其他地方就做不到这点,但是金墩乡就有这个优势,毗邻县城,殡葬上有这个市场。现在老百姓丧葬到处买,到处挖,一个墓地两万三万,如果一千块钱一个墓地,谁还不乐意,到时候和邑、上庄两个村就有上千万的稳定收益给老百姓。东海湿地治理好后,母屯村、板桥村通过发展旅游来发展集体经济,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最关键就是用旅游产品把客人吸引进去。新华南翼村,现在村民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划出来八十到一百亩土地,变为国有建设用地,划拨还给他们,用来发展村组集体经济。南翼村旅游收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个方面是公司给村民的资源开发费,现在是38.6万,2017年以后将达到100万;第二个方面是扶持建立市场;第三个方面是整村置换,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个新的住宅小区,对老村子进行改造提升,用于经营客栈、餐饮、休闲等项目。通过这些手段,来解决南翼村的征地矛盾,来融合公司和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柳绿河工业用地整理,抓住了殡葬、旅游、建设用地等特点,具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是通过不断思索以后推出来的项目。其它乡镇和其它村以后也要不断思考,不断提炼,或多或少还是能够推出一些项目的。龙开口更多的是在规划城镇上做一些工作,下一步重点是开发旅游,因为整个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中,游客能够接近电站的就是龙开口。鲁地拉电站下闸蓄水以后,在鹤庆境内有宽阔的水面,利用这一资源把旅游做起来,之后涉及到的龙开口村、中江村村组集体经济发展就有了商机、有了项目。
另外,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全县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商机,大家下去认真思考。比如西邑工业区的迅速崛起。加快了西邑工业集镇的形成速度,两三年以后,西邑这一片将是一个上万人的工业集镇,西邑镇党委政府怎么围绕着服务行业来谋划,西邑村、响水河村在自身的产业发展上要有思路、有方向。二三产业发展起来后,实际上就形成一个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形成了,村组怎么去选项目,怎么去发展,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只要有信心、有事业心,认真做一些观察和思考,相信会形成一批好的发展项目。
二、整合资源,扶持发展
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经济实体,涉及建设用地、资金、政策等许多方面,需要县、乡镇、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土地问题上,集体用地审批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原则上以成本价划拨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项目用地,这几年基本按照这个思路做的。如果按照出让的方式,实际上村组没有能力拿到土地,划拨以后如果要变更用途只需交纳土地出让金。现在主要是供地政策不合理,下一步城乡同地同价政策落实以后,这个矛盾会迎刃而解。新生邑、菜园实际上是以停车场的用途划拨的,在这点上,县委政府没有错,坚持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村组发展上,前提是不要违法用地,乱占、乱干是不允许的,农用地一定要通过合规合法的审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然后以成本价划拨给村组,菜园村就是这样扶持起来的。最难的是土地政策,县里面不和老百姓来赚土地出让金的收益。信贷支持上,村组集体经济是扶持发展三农的项目,不能简单地按工商企业设置过高的门槛,要落实三农的信贷、支农贷款、小额信贷这些优惠政策,金融要服务三农。我们每年都有一定的小额信贷,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手中是有资源的,关键就是怎么把这些资源合理配置进去;县融资担保公司经批准以后,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新生邑市场一开始就是这样做,土地权证没有拿到之前,全靠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提供300万的额度,这样才能动得起来。税费优惠上,要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创办的集体经济组织,上交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国有土地使用税、契税和担保费,财政以补助的形式补还给企业,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原则上不收,配套费、人防费等原则上不收。项目扶持上,要整合各种项目,来支持村级创办各种经济实体,来解决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划出一片地,村级实体没有能力全部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把这些项目配置进去,为实体经济减轻负担和压力。这些年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投入减下来,负债就减下来了;至于财政给一点只是起到启动和激励作用,完全靠财政帮助把实体建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村组群众要把发展村组集体经济当成自己的事;二要最大化地把社会资源整合进去,这两条是最关键的,财政补一点,只是起到药引子的作用,县里面拿出100万,只是用作前期费用和财政贴息,大家眼界一定要宽,思路一定要宽,办法要多。思路宽了,办法多了,不一定要给钱才能办事,给一个政策就能办大事。
三、依法规范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过去村办企业不成功,原因很多,应吸取教训,但是治理结构不规范是最主要的因素,经营者的自由裁量权太大,最后导致经营者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老百姓不信任。新街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17年没有垮掉,每年大体上有250万的收入,它就是按照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把企业的资产以股权的形式配置到农户,并且不允许股权进行流动,不允许流动的目的是保护弱者的利益。股权到户实际上是人人有份,以前的村办企业不成功主要是治理结构不规范,但不能以此为理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家思想上要打消顾虑,只要我们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举个例子,菜园这个市场,把三期以480万租出去,租期二十年,大家对租金意见不一,租不租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我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是谁给你的,管理层必须要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代表大会,要做出决议,对其进行授权。如果把这个市场搞成功,接着又可以谋划第二个、第三个市场,把收入搞到几千万都是可行的,但是核心是要知道权力来自哪里。在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结构治理上,一是要明晰产权,集体所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以前也办村组企业、乡镇企业,虽然是集体的,但是老百姓不关心,老百姓没有话语权,不能参与决策、监督,但是把股权配置下去后,群众是股东,可以监督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现在不能再搞泛泛的集体概念,让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最要害的问题是股权,应根据村民出土地、出资金的份额,把产权量化为股权,配置给出土地、出资金的农户,长期持有,原则上不进行流动。在股权里面价值最大的是土地,因为在初始股权里,土地只是评估价,今后土地的增值幅度很大,股份也会大幅增值。要防止少数人占据大部分股份,一人独大,只能是出土地的群众共同平均所有。如果是招商引资,群众共出土地,老板出资金,那么土地增值收益就大量流失,群众得不到。产权不明晰,迟早会搞垮。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来了,董事会有董事会的职权,经理层有经理层的职权,监事会有监事会的职权,股东大会有股东的权益,均衡地把权力分配下去,这个公司就稳健了,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因素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二是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制衡运行机制,不能把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或者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中,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实体,要设立章程、董事会、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在对外投资、股权转让、对外承包经营等这些重大问题上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是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来讨论,作出决议,要把权力交给股东,这样,大的风险就规避了。解决菜园这个实体在对外承包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把决策权交给股东,交给村民,所有矛盾迎刃而解,不用担心若干年后群众议论当初村干部暗箱操作等指责言论,猜疑就没有了。实际上权力是属于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只是受委托来经营,大事不能让少数人来做主,要让老百姓来做主。明确规定董事会、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职责、权力边界和应承担的民事和经济责任。因为要办一个实体,相关经办人的责任不明确,会留下一个烂摊子,最后收场的是政府和老百姓,把职责、权力、义务明确了,干好了,绩效奖励全部拿给你,干砸了,是属于人为因素的,就要承担民事和经济责任,进行追溯,跑不了。只有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到村组创办的实体中,这个实体才有生命,也才能够走入市场。
四、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创办集体实体经济组织。
因为在起步的时候太难了,老百姓不信任,村组干部在农村中是领头人,也是能人,要鼓励去干,鼓励领取合理的报酬。但是要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一是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两委”干部在集体经济组织任职并领取报酬的,要给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备案,决定权在实体,但是作为在职在编的村干部一定要备案,要接受上一级党组织、行政组织的监督指导。二是领取的薪酬一定要经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只要贡献大,领多少都是应该的,但不能几个村干部就私自决定,或者是把董事会召集起来,人为操纵,要公开透明。只要把这两点把握好,村干部可以放手大胆的去干,企业办得越火红,合理薪酬领取越多的,县里面还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