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书记尹建业在巍山县调研的讲话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巍山县委办 发布时间:2012-06-06 17:20:05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州委书记尹建业在巍山县调研的讲话
(2012年2月6日)
今天在巍山县调研,我们考察了巍山县城市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以及抗旱保民生保发展情况,刚才又听了剑萍同志的情况介绍,总体感到,近年来巍山县的工作做得不错,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的势头强劲,各级干部精神面貌很好。一是文献名邦,名不虚传。巍山的名山、名城、名村、名街、名景、名吃,风光神奇秀美,风情绚丽多姿,风俗醇厚古朴,确实感到很有名气。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十二五”开局良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发展。尽管受旱情影响,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很多农民进城务工,非农收入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三是抗旱保民生工作抓得很实。和全州大多数县市一样,今年巍山的旱情比较严峻,库塘蓄水比较少。全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找水源,扩旱作,调整种植结构,保障人畜饮水。四是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巍山在保护古城、古镇、古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这些资源开始充分发挥优势、创造效益,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五是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通过发展产业、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各方面的帮扶,广大群众远离了毒品,现在都在发展生产、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呈现出民族团结的新气象。六是发展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每年净增1亿元,充分体现了跨越发展的思路,符合省、州党代会和党委、政府的要求。
下面,我主要就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谈几点意见。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成长、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和经济社会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变。简单讲,城市化是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抽象性的概念,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被称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而城镇化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面对跨越发展的要求,我州要狠抓的一项工作就是城市建设。近年来,大理州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州城市化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去年年底全州城市化率达36%,全省是 36.8%,全国是49.68%,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我州的城市化率还比较低,城市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时期是全州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城市化发展的机遇,清晰地认识到城市化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
一、着力加快“1+6”城市群建设
我认为,我州的城市化体系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滇西中心城市核心区大理;第二个层次是滇西中心城市群的6个副城;第三个层次是除了“1+6”以外的5个县城;第四个层次是特色中心城镇,还有其它乡镇建设等。每个层次有各自的目标,要按照各个层次来研究发展的着力点。大理要迅速做大大理核心区,不然滇西中心城市会被边缘化。历史上大理是滇西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如果城市做不大,经济中心就不可能确立。如果继续开发海西,大理最秀美的田园风光将会失去,大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将会失去。我们要按照省政府在大理召开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要求,围绕“两保护两开发”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
当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海东开发。一是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海西;二是控制海南;三是必须要有能够聚集人口的导向性项目落户海东。大产业大项目才能起到聚集人口的作用。要推进农民进城、城镇上山,省政府今年分配给了我州10万人的进城指标任务,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项目要尽快铺开,集中精力,强力推动,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推动海东开发,使大理核心区能够拓展出一片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同时,按照山地城镇建设的要求,把大理建设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山地城市。要强化指导,加快6个副城建设,在5年内迅速做成5万以上城市人口的小城市,能够承载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其它5个县城要把着力点放在规划建设上,用5—10年时间建设成小城市。中心特色集镇建设,比如巍山的古城、大仓、大理市的喜洲等,要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集中财力进行打造,尽快发展起来,形成具有大理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
二、着力落实建设用地的新要求
去年9月份,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认在大理召开,会认提出了“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要求,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在落实“城镇上山、项目上山”方面下很大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着力落实建设用地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城镇发展的思路,转变保护建设用地的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坝区优质耕地,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有关政策,引导城镇、村庄、工业向山地发展,建设山地城镇。我们要创新城镇化的思路和方式,当前,除了坝区城镇、工业项目往山地发展之外,村庄建设占了不少坝区耕地,我们能不能创新方式,把农村建房的宅基地指标变成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的指标,从而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好坝区农田,请有关部门研究是否可行。
三、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
我们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重打造城镇的特色,结合城镇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进行规划,营造具有浓郁乡情的城市特色,坚持以特色为魂,充分挖掘历史、自然、文化、多民族的特点,促进自然文化资源合理保护,把珍贵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提升品位、体现风格、延续文脉、吸引力强的城镇风貌。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名城、名镇,都是有生命力的。这方面,大理的条件很好,区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具有名特城市的条件,有山、有树、有海、有河、有历史、有文化,具备了一个美丽城市的要素,我们一定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小城镇。
四、着力打牢产业支撑
城市发展必须有产业的支撑。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解决农民进城做什么,今后城市的发展必然会遇到瓶颈。要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不仅要解决农民变为市民的政策问题,还要解决农民进城后干什么、能不能发展的问题。农民愿意进城有事做、能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市民,实现城市化。城市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当城市化率比较低的时候,就必须要靠产业的发展、支撑来推动城市化进程。所以,我们必须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城镇特色化产业发展格局。
五、着力完善功能配套
要把城镇功能的配套纳入优先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找准城镇特点,明确功能性、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城市的规划一定要高度集中,才能体现规划的龙头作用和引领作用。城市的建设可分级管理,调动积极性,管理要落到最基层。规划千万不能跟着领导走、跟着老板走。城市建设中要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六、着力保护与开发并重
既要发展新区,又要保护旧城,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古城、古村、古街的保护,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加强历史文化古城、古村、古街的保护,将其真实完整地传承后世的同时,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不断提升历史人文资源,增强城镇的人文核心,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全面形成人文理念和旅游影响力,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当然,城镇化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就能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大理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来源《巍山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