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副书记、县长常于忠实行“两保护两上山”打造滇西中心城市副城理论文章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发布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作者:巍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8-17 08:27:33
实行“两保护两上山”打造滇西中心城市副城
常于忠
(2012年4月27日)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山多坝少的地理特征,一直是保护耕地与满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的瓶颈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结合巍山实际,县委、县政府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坝区农田,促进城镇上山、项目上山”的“两保护、两上山”战略,调整完善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做法,力争在建设山地城镇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把巍山打造成生态宜居的滇西中心城市第一副城。
一是力促巍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实施“两保护、两上山”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翻两番。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9:3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递增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内。经过努力,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年末全县总人口31.59万人,实现生产总值276850万元,增长14.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4799万元,增长32.49%;完成财政总收入31267万元,增长46.2%,全县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为打造滇西中心城市副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以保护坝区农田为重点,打造生态田园风光。坚守46万亩的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将坝区19.3万亩耕地和山区16.9万亩连片优质耕地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以坝区公路沿线和重点村庄为重点,强化村庄规划编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手段,保护坝区良田。贯彻《巍山县红河源保护管理条例》,实现红河源“九曲十八弯”河流景观与坝区农田风光自然交融,打造坝区秀美山水田园风光。
三是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打造南诏古都品牌。坚持“保护古城、开发新区”,完成《云南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巍山县城总体规划》修规;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巍山县城近期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完成巍山一中、县医院整体搬迁和南诏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加大古城风貌整治、古民居保护开发利用、文庙片区保护性开发。坚持 “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优化宜居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增强人民幸福感。
四是以园区山地发展为重点,推进工业项目上山。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快工业上山,推进工业“一园四区十大基地”建设。“四区”由五里坡轻工业片区、甸中农特产品加工片区、永建重要工业转移承接基地片区和漾江冶金工业片区组成。“十大工业基地”以功能布局,五里坡片区重点发展轻工业,甸中农特产品加工片区重点发展农特产品、生物资源加工产业,永建片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仓储物流和机电制造业等,漾江冶金工业片区重点发展锑精深加工、黄金生产、氟化工、水泥熟料生产。五里坡轻工业片区、甸中农特产品加工片区、永建重要工业转移承接基地片区和漾江冶金工业片区建设,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商建园。从全县16.3万亩8—30度可利用坡地中,预留大仓永建新区项目用地9万亩,其他乡镇7.3万亩。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激励和引导项目用地上山。五是以文华山片区开发为重点,推进山地城镇建设。保护巍山古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压力。结合实施建设山地城镇战略,将县级行政中心选址调整至县城东边的山坡地,规划面积为197.68公顷,坡度大于8度。加快完善县城旅游休闲度假服务功能,促进古城绿化、美化、净化,保护古城的原生态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大仓永建新区建设为抓手,探索进城农民继续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权益,保留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种粮直补和与土地相结合的各种补贴,确保进城农民享受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体系,充分享受城镇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