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永建镇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的调研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发布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作者:马杰、姚兴美 发布时间:2015-04-23 09:12:06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永建镇“整乡推进”项目分2013年度、2014年度实施,总投资18316.4万元。在项目实施中,永建镇始终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跟到哪里”为原则,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整乡扶贫开发为主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强基富农双赢的好路子。现就永建镇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走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主要做法
(一)建阵地,实施好“领头雁”工程,树牢主心骨,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永建镇坚持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晋位升级工作,实行“领导挂钩、部门联系、选派常务书记”方式,包责任、包指导、包转化、包升级,不断强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情况熟、有群众基础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真正实现“一个好书记、带动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支部、就是一面好旗帜”。同时,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党务公开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路”、“党员示范林”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针对永建民族地区实际,重点加强宗教界人士党的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做到政策法规进庙宇,宗教知识进支部。
(二)创项目,实施好“党建示范”工程,建好样板区,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将“永建民族党建示范样板区”建设作为县委组织部长创新项目,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从基层组织设置调整优化、场所建设、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九个方面入手,通过开展场所示范、管理示范、服务示范和典型示范,全面推进永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区党建示范工作,将扶贫开发工作引向深入。目前,永建镇建成兼具“党群之家”功能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67个,覆盖88个支部;建立和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1+X”制度,永建镇8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每人联系帮扶3户困难户、1户涉毒户,每名村干部联系帮扶10户困难户。
(三)扶弱村,实施好“精准扶贫”工程,建强薄弱村,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带动,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建设等,对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资金统筹考虑,优化布局,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以产业培植为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推动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民生工程建设;以提高党员群众自我脱贫能力为目标,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以上“三措并举”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自我致富能力的提高和升级。
(四)夯基础,实施好“红色引擎”工程,强化示范性,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2014年,永建镇组织实施“红色信贷”,向农村贫困党员发放贷款400万元,帮助其通过创业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努力解决空壳村难题,在壮大原有永瑞大牲畜市场、永胜西山街市场两个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为永安核桃产业、西山提灌站、小围埂葡萄种植共争取到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开展机关和乡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乡镇机关挂钩联系村组的“三结对一联系”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
(五)强服务,实施好“服务平台”工程,提高满意度,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撑。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永建镇全面推行干部职工“四个一”服务,即挂钩联系一户涉毒家庭,挂钩联系一个自然村、挂钩联系一户非公企业户、挂钩联系一个党总支,进一步明人明责,将解决群众需求作为全体党员的不懈动力,与民同行、与民同心;村级建立为民服务站,将涉及广大群众日常性的业务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集中办公,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让群众办事更省心省力。
永建镇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程历时两年,圆满完成总投资1.83亿元的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程,完成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培训、标志碑建设六大项目,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发展带动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加大、科技培训针对性强,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双丰收的目标。
二、不足与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差距。围绕“五服务”的要求和“8433”总体思路,我镇在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及基层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和群众的需求有距离。
(二)产业培植难度较大。作为扶贫对象,多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环境相对较弱、群众自我提升能力较差的地方,产业方面多为家庭经济,单打独斗,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培植提升难度大,短期内难以见效。
(三)村民自治意识不强。村民意识受到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影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惠农富农等扶持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有“等要靠”的情况,在大局面前,存在着个人利益为重的现象,项目推进中有阻力。
(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有差距。镇、村、组三级在编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还需加强,群众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很多,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许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的共同努力。
三、思考与对策
(一)坚持政治引领,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组织保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五服务”的要求和“8433”总体思路,把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动、统一监督,找准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大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各领域的组织再拓展、功能再延伸、服务再深化。进一步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重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把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强、服务作风好的党员选拔到书记岗位上来。同时,充分发挥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行政村党组织常务书记的作用,建立本地干部为主体,外来干部作补充的基层干部队伍。
(二)坚持整合培植,借势发展壮大基层阵地建设。突出“造血”功能式的扶贫,加强行政村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整合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突出服务功能;落实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投入政策,整合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等项目资源,积极建设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镇村组党员活动室实现全覆盖;以解决“空壳村”问题为突破口,继续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为村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实基础。依托村组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力争达到户均1名劳动力掌握1至2项适用技术,切实提高党员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稳步推进“红色信贷”,支持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乡镇机关挂钩联系村组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感恩教育,打造好党群良性互动平台。将感恩教育持续作为意识形态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宣传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变化,用鲜活的方式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广大群众中,进一步增强“饮水思源”意识,使老百姓感念党感、对党忠诚,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共建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形成共谋发展、共奔幸福小康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坚持作风整治,建设一支群众满意队伍。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苦功,继续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中制定的专项整治方案明确的整改事项,并深入开展“六个严禁”和为官不为的重点专项整治,实抓实改,常整常改,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使之成为新常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全镇党员干部的党性、品格、境界和素质,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