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中共剑川县委书记 莽绍标 发布时间:2013-07-31 09:13:30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抓实城镇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建设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三年投资15亿元强势推进城市建设,着力培植木器木雕、布扎刺绣、农副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四大城市产业,把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发展到4万人,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最大的产业聚集基地、最大的内需消费市场、最大的人口聚集区、最好的景区景点,建设成为文化内涵、个性彰显、生态宜居、魅力独具的旅游文化城市。目前,投资10亿元的腾龙民族商贸城加速推进,投资2亿元的五星级酒店进展顺利,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五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内完成15亿元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77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22个续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26个项目,积极争取15个项目,完成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四到位四确保”,即:组织领导到位,确保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一笔工作经费、一个考核办法、一个倒排工期表;配套资金到位,确保县级配套资金率先到位,项目前期启动;资金监管到位,确保件件都是廉政工程;质量监管到位,确保个个达到优良工程。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提升园区建设,壮大工业经济。深入推进“一园四片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狮河木雕工业片区,大气魄谋划剑阳农产品加工片区,新理念加快梅园建材片区和上兰矿冶片区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矿冶、能源、建筑建材、木器木雕和农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着力打造百亿元工业园区。每年安排3000万元园区发展基金,完成1000亩工业用地收储,建成1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着力推进20万吨硫酸、132兆瓦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30万吨磷肥、120万吨洗煤、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突出产业培植,加快农村发展。围绕100万亩泡核桃、5万亩中药材、15万担烤烟、10万头肉牛和35万头生猪存栏的发展目标,做大做强烤烟、泡核桃、肉牛肉羊、生猪四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万亩玛咖、千亩大棚蔬菜和万头生猪养殖场,着力建设20个以上村级冻精改良示范点,建成10家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千方百计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发展旅游文化,打造剑川品牌。围绕把剑川建设成为国内品位较高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白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展示区的定位,以白族文化节为载体,充分挖掘剑湖、剑川古城、沙溪古镇、石宝山、老君山、千狮山旅游文化资源,启动石宝山——沙溪古镇5A级景区和千狮山——剑川古城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星级酒店和特色客栈建设,努力把剑川打造成文化旅游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商贸物流之都、科考探险之都,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社会收入10亿元以上。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强化资本运作,增强发展活力。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资本运作,善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撬动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县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盘活国有资产,变资源为可增值的资本,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力争五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县外实际到位资金16.76亿元,同比增长106.71%,其中州外到位资金16.24亿元,同比增长103.96%,省外到位资金11.24亿元,同比增长496.42%。
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必须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调整扶贫思路,把边远贫困山区和深度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以建设新村庄、培植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立新机制、塑造新形象“五新”工程为重点,启动实施象图乡五年扶贫行动规划,加快滇西片区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扎实推进金华镇连片综合扶贫示范项目,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项目,努力使扶贫攻坚在剑川大地上开出美丽花、结出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