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洱源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8 09:11:13
来源:《大理日报》理论与实践版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洱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洱源县目前共有农村基层党委15个,农村党总支部90个,党支部531个,共有农村党员7226名,其中女性党员1615名。多年来,洱源县按照中央、省州党委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创新工作、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下工夫,不断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选、派、挂”等多种方式,通过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提前离岗回村干部中选拔等途径,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不断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人型”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派出了50名机关干部为指导员,开展50个自然村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每年选派8名副科级干部实施8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74名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全县88个村“两委”全部实现了“一肩挑”;每年分别从县级机关各部门、各乡镇选派了81名机关年轻干部到村级挂职锻炼,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协助村“两委”抓好工作;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广大党员、农村干部进行巡回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科技和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等方式,开展各类素质教育培训。
创新服务群众方式。在全县9个镇乡全面建立了“农村便民服务室”,在村一级建立民事代办点,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有保障”。对重点工作实行“定领导、定班子、定目标、定经费、定考核、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六定”抓落实责任制,狠抓全县重点工作的落实。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社会承诺制度,改变以往党政领导干部被动接受检查为主动承诺工作事项,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设岗定责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机关与乡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三结对”活动。积极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三培养”、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设置了4大类12个基本岗位,实行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部分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能力偏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有差距;三是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结构、整体素质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是对党员的管理上还存在不足。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探讨
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要把农民群众信得过、善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党员干部选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羊”;二是要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
切实做好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是要认真过好每一次组织生活,使组织生活正常化、正规化;二是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严格党的组织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四是实行党务公开,通过公告栏、广播等形式将党组织所做的决策或者是党员个人的先进事迹加以宣传,增加党组织在农民心中的威信;五是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建议。
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素质。要通过教育,使党员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和完善自我,努力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
处理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要认真处理好村级“两委”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办事效率。要善于调动农村妇女、治保、调解等组织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和方法。要从有利于农村经济规模化、专业化要求出发,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模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完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洱源县委党校 张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