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云龙县 发布人:云龙县 作者:余务洪 发布时间:2012-12-20 16:26:59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笔者认为树立这三个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三个自信,就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就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就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有些发展中国家曾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示范,结果非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福音,反而自吞苦果,经济停滞倒退,社会动荡不安。国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和推测。对“中国道路”的探讨之所以形成新的国际学术热点和争论点,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显赫一时的西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地区也陷于困境。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只能会导致灾难的产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过去我们照搬苏联传统模式不能成功,今后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成功。解决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还要靠深化改革,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第二,来源于对人民群众实践出真知的认同。我们党信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尊重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对理论蕴藏的力量坚信不疑。第三,来源于党对自身理论建设的不懈坚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加强理论建设的历史。不断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党始终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善于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得党的创新理论愈益迸发出真理的光芒。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实践指导作用的科学定位,这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我们要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切实做到“四个更加自觉”,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制度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除了看其是否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还要看其作出怎样的制度安排,提供什么样的制度保障。而且,看一种制度进步与否,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代表和实现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替代优越性的最好佐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邓小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建设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要特别注重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等。
我们党成立91年、执政63年、领导改革开放34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但自信不是自满,道路还要不懈探索,理论还要努力创新,制度还要继续完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如期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就一定能化作现实。
(中共云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余务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