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抓发展 多点开花结硕果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州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4-08-13 08:47:00
——宾川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难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宾川县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宾川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县财政在5年内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的真金白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结合村庄整治,整合土地。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承包经营村级土地等方式增加村级经济收益。如:金牛镇圭山村委会在集体土地上新建农贸市场,建盖铺面对外出租,为村级带来了每年3.2万元的收入,解决了圭山村委会“空壳村”问题。
二是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资源最大优势。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市场,选准产业和项目,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重点抓好年收入3万元以下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如:2013年,宾居镇宾居村委会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扶持资金高达50万元),新建综合农贸市场,实现年收益5万元。钟英乡西山村委会瞄准10000多亩核桃资源优势,针对山区路途遥远运输不方便的实际,实施核桃初加工厂建设项目,实现年收益3万元。
三是增强产业带动作用,形成多点开花结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引导村级组织依托产业化发展,成立专业化合作组织,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将政府部门投资形成的公益设施转化为强基惠农“合作股份”,配套新建小型加工厂,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发展地方特色产品,根据市场需要,建设符合本地社会发展的急需项目,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鸡足山镇沙址村借助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村委会以资金形式入股,实施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厂项目建设,预计年收入20万元,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宾川县对扶持项目实施快、效益明显的村委会奖励项目资金,对村“两委”人员奖励一定的奖金。2014年,对工作推进快、效益明显的2013年实施的6个项目村以奖代补,各奖励项目资金3万元、奖励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两委”班子人员奖金3.6万元。
通过努力,目前,宾川县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已达53个,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7个,收入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有21个,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有25个。其中: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新增2万元以上的村7个,2014年年底可新增2万元以上的村13个,2015—2017年预计可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40个左右,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80%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