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好干部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祥云县 发布人:祥云县 作者:杨莉涓 发布时间:2013-02-26 14:50:36
“要让乡亲们稳定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为了给老百姓找到合适的企业和岗位,我必须亲自去打工。放下公务员的架子,丢开副局长的帽子,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卧底局长”陈家顺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这样深情的说到。但为何放眼当今,像陈家顺这样做的干部却是凤毛麟角呢?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上,很多干部多多少少都有点官本位的思想,也许是个人的利益主义唆使,也许是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抵挡不了所谓的鲜花、掌声和谈衣炮弹而情不自禁的飘飘然起来……但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我党干部出现这些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形式上的“官老爷” 。干部只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困苦,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意义上人民的干部。
陈家顺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兼国家的好干部,他虽然身为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但他却没有高高在上或者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在打工中,他从不认为干部与农民工在一起打工、吃住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以切身体会掌握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有效的为农民工办了实事、好事。他的“五不”原则:没有信誉度的企业不推荐,工资待遇低于义乌平均水平的不推荐,娱乐场所不推荐,不按月准时发放工资的企业不推荐,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没有经过实地调查了解的企业,决不推荐。恰恰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状态进而又影响着人们内心的快乐程度及幸福指数。一个无所作为、缺乏奋发向上精神状态的干部,必然会随波逐流,无所事事。如果一门心思地追逐名利,身心不免会为其所累,反而到华发满头时回眸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发现并未给国家、社会、人民做过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而深感懊悔。“心底无私天地宽”,相信像陈家顺这样时刻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把民生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好干部是快乐的,因为他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群众,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假如能多些像他这样的人,我党何愁不能实现共产主义,我国何愁不能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