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崭新起点上的和谐跨越
来源: 作者:剑川县沙溪镇 张四宝 发布时间:2013-05-27 14:07:21
——由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所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条件下,信息传播手段、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介成为了思想交锋、舆论争夺的重要阵地,也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党员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当前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单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带给我们的是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源和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手段,而当前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较滞后和传统,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另外,目前多数党员学习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的支部学习以及视频会议和纸质学习材料等形式开展,方式方法单一,不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缺乏吸引力。因此,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党员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是教育效果不明显。许多支部学习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没有深入到学习提高的阶段。加之教育内容的落实乏力、操作性差,没有和业务工作密切联系,在学以致用方面没有做到位。
三是有部分党员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各项业务指标和上级考核任务重,时常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学习的效果,造成学习时紧时松,存在自觉性不强、内在动力欠缺的情况。另外,有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少数党员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对党的一些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党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漠不关心,消极应对;对自己的言行不能严格约束,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化、事业心不强。
针对现阶段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当全面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和党员面临的工作、学习状况,在继承和发扬好的做法与经验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加强和改善党员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以更加积极有效、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内容载体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实现党员有效接受教育并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学以受用,实现党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强化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第一,制度是保证。首先应在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和改进,只有制度得到保证和严格遵守,才能保证党员教育的全员化、常态化和持久化,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党员教育应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针对我县边远、贫困高寒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等特点以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教育工作创造相对宽裕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第二,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信息时代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单纯的书面资料或是集中开展一次专题授课,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确保在大工作量、生活压力等情况下能够随时获得知识资讯,加快教育的节奏、提升学习的效能应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首要着力点。
第三,如何让理论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结合我县边远、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党员教育还应着力于增强实效性,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确保党员接受教育内容后,不仅是知晓理论,而是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确保党员教育的持久活力。此外,还应逐步拓展和延伸教育内容,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外,还应着力涵盖阶段热点问题分析、现代工具常识操作、专业技能知识及改善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内容,教育内容做到贴近现实、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确保党员教育的内在吸引力。
三、改善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才能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创新党员教育的手段,注重载体的新颖性和有效性。教育培训的模式应当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高效便捷、生动形象、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思路之一是对传统教育手段进行改良创新。例如,党课授课内容应更切合实际,建议增加人文知识的分量,授课方式应灵活生动,通过课题互动、主题讨论、组队辩论等形式,增加党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召开专题会议可以采取开展命题式互动交流讨论、播放声像资料、开展场景模拟等形式;思路之二是广泛采用新兴的媒介手段。通过短信、语音、博客、电邮、党建网站、学习园地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教育的节奏、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充分彰显教育的现代优势,把理论转换为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时时处处让大家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促进“要我学”自觉转换为“我要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的网络建设,促进党员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电教播放点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从总的情况看,通过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局的电教普及率比较高,工作网络逐步健全,成效也比较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为数不少的党员离开原单位后党组织关系没有属地化管理,给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有新的投入加以扩容,改变设施相对落后的状况;再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不同性质的企业转制了,有些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党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条件或机会参加党员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挑战,需要我们继续花大力气,一手抓好原有网点的巩固提高,建设好标准化电教播放点,一手抓新播放点的设立和普及,坚决消灭党员教育网络的空白点。
第三,根据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和不同教育形式适用情况,建议综合运用传统教育方法和信息网络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做到务实管用、灵活多样,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网上论坛﹑视频会议等信息载体,可以采用网上党校﹑网上大讲堂﹑网上论坛﹑短信﹑手机报﹑微博﹑QQ等形式,开展“订单式”﹑“菜单式”﹑“点播式”在线学习﹑讨论﹑辅导活动,提高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师资队伍上,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开放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建设一支适应信息传媒技术发展和熟悉党员教育业务的骨干队伍,组织优质师资定期到基层宣讲,着力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两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的硬件难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