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借力“县校合作”提升农村党员素质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县委组织部 赵雁 杨建丹 发布时间:2013-07-01 08:42:55
剑川县针对部分党员特别是基层农村党员文化层次低、年龄偏高、“双带”能力差等问题,坚持引进理念、人才、资金和技术,与云南农业大学签署了“县校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与高校双向互动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双赢”。
立足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推进党组织书记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领头雁”工程。由云南农业大学相关学院和县级部门党支部根据挂钩联系乡镇、村的实际情况,每年组织群众对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和形势报告;将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工作制度等政策法规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大学教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现场讲解和远程教育课堂在线学习,促使农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以“实地考察+专题研讨+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各乡镇、村的发展现状和各自发展优势,理清挂钩联系乡镇、村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
立足提高带头致富能力,推进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主力军”工程。围绕县委、县政府“强产业、建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工作思路,将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剑川产业培植特点、特色传统工艺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农业大学先后下派170多名专家、教授,以专题讲座、专家指导、现场观摩、技术人员包村、实地考察、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对种植养殖大户、示范户、农科员、企业负责人、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优秀中青年党员实施种植、养殖、有机食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木雕、石雕、布扎、刺绣、特色食品加工等特色工艺培训,电工、钳工、家政、汽修等专业技术培训。开办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
立足提高各类人才专业水平,推进农村党员“村官”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助推器”工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县农广校为主要平台,采取集中面授、专家辅导、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有计划选派村组干部、农科员、烟科员、兽医员中的优秀中青年党员,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社会保障、乡村规划、基层党务等农村实用知识系统学习培训,以及烤烟栽培、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知识系统学习培训,把参学党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田秀才”和掌握传播先进技术的“土专家”。
立足提高服务农村能力,推进优秀新党员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后备军”工程。云南农业大学各学院每年分别在挂钩乡镇培养发展不少于3名大学生“村官”新党员,县级部门每年为大学生“村官”新党员上一次党课,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能力。同时,云南农业大学各学院、县级各部门在挂钩乡镇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各类技术人才中每年分别发展不少于2名新党员,并通过座谈交流、党课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新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县校合作”的有效实施,不仅丰富了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的实践教程,更使剑川得到了“造血式”扶贫。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基层党员干部,使农村党员“双带”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且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使全县广大农村正向着村村有一个“科技致富品牌”、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家家有一张“科技明白纸”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