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文化力凸显勃勃生机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陈永和 发布时间:2011-10-18 11:36:57
“剑川美,石宝山上歌声脆,小伙好英俊,姑娘更娇美……”这是每天早晚从县城会堂广场上百人跳白族舞飘出的歌声,这也是剑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剑川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15个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和全省文化产业特色县机遇,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在重点上突破,狠抓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剑川县组建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和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州有关会议精神,还通过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冲破体制建立机制。剑川县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重点改革了县阿鹏艺术团和县电影公司,彻底解决了多年来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了体制性障碍。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管所、文保所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科学评价管理体系。实施电影“2131”工程,全县电影市场得到了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重新组建了阿鹏艺术团,招录了16名演员,并在刚招录后20天的石宝山歌会开幕式上一炮打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把姜忠德、李宝妹两位歌手破格吸收到县文化馆,还面向全省招录了播音员、编辑6名,走出了大胆使用人才的跨越式一步。
夯实基础繁荣文化。编制完成了项目书和规划手册,制定了“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县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文件。投资4500多万元的沙溪寺登街复兴项目一、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同时荣获美国著名杂志《旅游与休闲》颁发的“全球佳境”大奖,目前四期工程正在实施。实施了县会务中心、石宝山——寺登街旅游区保护与基础设施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开展了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并荣获“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完成了海云居景区望海楼和西门街明代白族古建筑群抢救性维修工程。西门街古建筑群、兴教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歌会、剑川木雕等7项被列为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出版了《剑川民族文化丛书一、二辑》等50多种书刊,出版发行了《多彩剑川》等40多张歌碟。各种文艺创作层出不穷,农村业余文艺队伍达226支,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精神食粮。
吃文化饭挣文化钱。“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投入2亿元资金,加快景点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石宝山——寺登街旅游区申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