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增强发展实力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15 09:22:48
加强传承保护 打造核心品牌
南涧县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增强发展实力
(2011-11-14
《大理日报》讯(特约记者 杨训波 通讯员 左先勋) 南涧县围绕民族文化强县战略目标,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挖掘,打造核心品牌,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提升民族文化软硬件实力。采取多项措施打造民族文化传承和展示载体,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软硬件实力。先后筹集100多万元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毓秀书院的修缮工作。全力打造以县城灯光球场、偃月公园广场、科技广场和各乡镇小广场等为中心的休闲广场,建成37个“农村书屋”、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8个文物点省级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活动场所100余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州级2项、县级24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6人、州级3人,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4人;有文物保护单位11个、文物馆藏品160多件,有农村跳菜艺人1000余人。
实施民族文化推介工程。南涧县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在加大挖掘保护的同时,实施民族文化推介工程。在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节目和中央电视台农民春节联欢晚会等影响较大的表演场面上,南涧跳菜、打歌、《哑神舞》、歌舞《激情火把夜》等节目无数次为现场数以万计的观众和中外嘉宾献上了视听盛宴,引起很大的反响;4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德为云南大学旅游学院的学生讲授剪纸技艺,9月份,陈德走进省非遗中心,为省文化厅、美术馆等工作人员讲授剪纸技艺,推介南涧的民族文化;10月14日,彝族原生态舞蹈《三道弯》,进入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群文群舞”专场决赛。
开展民族文化“三进”活动。以南涧跳菜、打歌、彝族酒歌等民族歌舞普及为主要内容,开展民族歌舞“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寨”活动,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目前,在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甚至出现全家上阵的情况。全县8个乡镇都组织成立了民间文艺队、舞龙队,全县有城乡业余文艺演出队伍320余支,这些民间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县城社区、乡村田间地头、农村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成为南涧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文化进校园成果显著,每天早上,打歌成为了南涧示范小学学生课间操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1978年成立的碧溪柳树村文艺队,是南涧县精心培育出来的一支优秀的农村文艺队,一直都活跃在农村舞台上,逢年过节还到各乡镇进行节目表演。和其他的文艺队一样,该文艺队结合“三农”工作,自编自演了许多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欢的节目,今年,文艺队还获得了“云南省优秀文艺队”的称号。
南涧县通过扎实抓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工作,相继推出了《南涧跳菜》《打歌》《害羞羞》《三道弯》等优秀节目,全县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加大,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今年,该县完成多个新创节目的编创,回族舞蹈《觐》,当代舞《红丝带》、《村村寨寨架电忙》等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