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只候鸟飞临洱海“过冬”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李灿梅 发布时间:2012-12-20 16:10:14
上万只候鸟飞临洱海“过冬”
大理市加强监测与保护
大理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对候鸟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紫水鸡
赤麻鸭
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摇曳的芦苇……勾勒成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画中一群精灵,或振翅直上苍茫寥廓的天际,或悠闲自得地打理自己的“华服”,或在粼粼波光中流连、嬉戏……这是12月18日上午,记者在大理市上关镇罗时江湿地保护区看到在此“过冬”候鸟嬉戏的生动场景。
据来此实时监测候鸟动态的大理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季节在此栖息的主要有紫水鸡、赤麻鸭、赤膀鸭、凤头、骨顶鸡、红嘴鸥……数量达上万只。近几年来,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一系列保护行动的开展,洱海及周边水域丰富的食物及较好的隐蔽条件为湿地精灵——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每年冬季都会有上万只迁徙候鸟从世界各地来到洱海及周边水域“过冬”,直到次年2月份中下旬才陆续往北迁徙。目前,在洱海及周边水域共记录到水鸟物种达80种,隶属8目16科,分别为皮提科、鹳科、鹭科、鸭科、鹤科、秧鸡科、水雉科、燕鴴科、鴴科、彩鹬科、鹬科、鸥科、翠鸟科、翡翠科、鱼狗科、鸬鹚科,物种数位居云南省各高原湖泊的前列。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有5、6种,省级保护物种有10多种。从居留类型看,洱海的水鸟以冬候鸟为主,共50种,占总物种数的62.5%。其中优势种为骨顶鸡、绿翅鸭和凤头;其次为留鸟(终年居留在某地,一年四季不发生迁徙),如等“土著居民”,共18种;夏候鸟、过境鸟和迷鸟分别有6种、4种和2种。这些鸟类主要栖息在洱海水面、湖滨带、湿地及湖堤等地。到洱海越冬候鸟中,路途最遥远的要属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而较珍稀物种为紫水鸡等。此外,大部分候鸟越冬种群的变化呈峰型(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对于这部分物种而言,洱海不仅是越冬目的地,而且还是其往更南越冬地迁徙和来年往北迁徙通道上补充能量的“驿站”。
为了给这些候鸟来洱海“过冬”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园,大理市林业局从2000年起加强了对越冬迁徙候鸟的监测和保护。大理市林业局局长杨寿龙告诉记者,为加强对迁徙候鸟的监测防控,大理市与各乡镇签订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责任书》,在沿湖建起了13个监测站点,每个站点配置2名监测员专门负责野生动物特别是迁徙候鸟的监测工作,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以实时掌握迁徙候鸟的种类、数量。同时,层层完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及重点区域24小时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候鸟疫情动态,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目前,大理市迁徙候鸟的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监测准确率达到100%,监测点落实人员率达到100%,监测报告合格率达到100%。
为保障迁徙候鸟及各种留鸟种群的安全,大理市林业部门实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制度,并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候鸟及驱赶候鸟的行为。为使候鸟保护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大理市林业部门还结合“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及野生动物传播疫病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
大理日报2012-12-20 B1版
(李灿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