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变样 幸福南涧现雏形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 发布人:南涧彝族自治县 作者:王永虹 发布时间:2012-07-09 09:33:28
近年来,南涧县以建设“幸福南涧”为发展战略,结合新农村建设,“绿色走廊”建设、柴改煤电气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幸福南涧雏形初现。
县城建设亮点频现。围绕“彝族文化生态园林山城”目标,引入广安龙凤地产,概算投资7.2亿元的龙凤丽都开发项目,成为南涧县城建设中的新亮点;建设“南涧跳菜”雕塑群为中心的民族文化广场,涧河宋词休闲长廊,辅之以灯光美化,实现绿化工程与灯光建设交相辉映,绿化工程与景观塑造协调统一,打造展示南涧县城特色风貌的对外窗口。新城区以展示彝族自治县文化特质和标志的南涧跳菜雕塑群为中心的民族文化广场,与全长3765米、贯通南涧城区的涧河宋词长廊交相辉映,既融为一体,又各具风姿。重修无量福寿塔,展现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凸显生态园林理念,县城街道实行灌木换乔木,花、乔、灌结合,建设玉兰一条街、芒果一条街、梧桐一条街、缅桂一条街等特色街道。
“绿色长廊”成为最美的风景线。围绕道路林荫化的目标,南涧从2008年4月开始,对县境内的国道、省道、专用道、县道和部分乡道实施“绿色走廊”建设,按属地管理原则和公路等级、功能,将全县主要公路干线分为县级实施路段和乡镇实施路段,大力营造公路沿线“绿色长廊”。春夏季节,祥临公路南涧河县城段夹竹桃怒放,垂柳轻拂河堤。傍晚时分走在宋词休闲长廊上,氤氲在宋词描绘的意境中,目睹对岸的“绿色长廊”,真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盈盈南涧河水映夹竹桃花,花光水影,娇艳欲滴。“夹岸桃花蘸水开”,就如临水梳妆的美人,楚楚动人,令人心醉。小洱公路沿线、巍南公路沿线、拥翠公路沿线黑美人招手迎客,三角梅繁花似锦,成千上万株泡核桃缀绿广袤的彝乡大地,以泡核桃为主的“绿色长廊”产业带逐步成型。
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围绕凸显民族文化特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依托新农村建设项目,对县内文化底蕴丰富的村庄进行重点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大乌木龙、拥政、白云、虎街、官地、罗伯克、盖瓦洒、晒肚皮等一批民族特色鲜明的新村庄,依托彝族虎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哑神文化、跳菜艺术,盖瓦洒、虎街、白云、晒肚皮等各具特色的“青瓦红(白)墙、小桥流水、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式的自然村落、田园村庄,成为南涧乡村旅游中的新亮点。依托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罗伯克茶场和黑龙潭茶厂万亩生态茶区,打造集标准化生产示范、规模化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观光、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茶园旅游观光园区。
青瓦白墙的晒肚皮苗族民居散落在南涧县乐秋山村,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幅幅着色的山水画。正是农家做午饭的时候,却不见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烟。走进苗族农户杨继武家,宽敞明亮的新房,太阳能、电磁炉、电饭煲等一应俱全。杨继武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山区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劳动回来,洗个热水澡,用电饭煲、电磁炉做饭,这样的生活真幸福。”在南涧像晒肚皮村一样的村庄还很多,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广柴改煤电气,群众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南涧县已有18700户农户用上沼气,推广太阳能6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