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剑川县城变大变美
来源: 作者:吴剑熔 发布时间:2016-01-04 14:03:01
“我在剑川古城生活了70多年,感觉变化最快的就是最近这几年。县城变大了、变美了,生活变得更加舒心。”家住剑川县金华西门社区的任家俊老人说道。
“十二五”期间,剑川县按照“城镇活县”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目标,不断推进县城建设,县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框架格局基本形成,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抓好规划先行,强化稳步推进,县城不断变大。“十二五”期间,组织编制完成了《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30)》、《剑川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214国道与北环路节点规划》、《教育局片区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西粮库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县城重要节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不断推进县城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底的5.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7.3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4.63%,增加到2015年的3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由2010年的11.85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23.33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县城主干道“五纵五横”建设目标。
抓牢基础建设,凸显多项功能,县城不断变美。全面加快了县城“三片区、两改造、一开发”步伐,三个片区广场已经建成,北片区基本完成提升改造、东片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有序进行、南片区古城区建设全面展开,实施了县城道路、广场、供排水、绿化、亮化等近50个项目,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3亿元,城镇品质、辐射、吸纳、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县城绿地率由2010年底的14%增加到2015年的33.25%,行道树达2600株,城市路灯和景观灯达4000多盏。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1.33平方米。“十二五”期间,该县积极开展实施了投资4496.44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管网总长11.3公里;完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开展了城市雨水管网建设项目、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渗滤液处理项目、启动了污水处理管网完善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城市供水覆盖率达100%。
抓实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生活变得更舒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城镇保障房1898套(户),建筑面积73293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县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3万平方米,共2394套,全县住房保障对象3550户。在剑川古城启动实施了62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改造420户。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县城的宜居度和舒适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