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耀白州——大理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笔
来源: 作者:杨继培 发布时间:2015-12-29 09:00:05
走进今日大理州的各县市城镇、乡村、机关、学校、厂矿,犹如走进一幅幅绚丽多姿、文明和谐的秀美画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达,车辆行人来往有序;一个个花园般的小区整洁干净,环境宜居怡人;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幸福平和,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文明之星,照耀着白州大地,文明创建成效明显。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孝老爱亲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关爱环境模范、勤俭节约模范……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大理人,树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行走在白州大地,文明之光璀璨夺目,文明之花愈加娇艳。
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文明之花在白州大地竞相绽放,为美丽幸福文明新大理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宣传载体,深入广泛地宣传普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做到家喻户晓、入心入脑,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以实际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扎实开展“美丽大理·美德先行”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广泛推行“善行义举榜”,全州共评选命名了55名道德模范,共向上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了7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精心组织开展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寻找大理好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唱响了主旋律,汇聚了正能量。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喜结硕果。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工作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全州共有16家单位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宾川县、洱源县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共有234家单位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共有676家单位被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行业、景区)。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大理”建设、“车让人”文明出行活动、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主题创建活动。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工作,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明显增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积极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延。全州文明办系统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扎实推进“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两年的积极实践,全州城乡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三清洁”工作已成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坚持以洱海保护为重点,扎实抓好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把洱海保护融入各类文明创建考核体系,扎实开展洱海保护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人人关心洱海保护、个个参与洱海治理”的良好氛围。坚持以提升工作水平为目标,州委、州人民政府修订下发了《大理州精神文明创建管理办法》,州文明办牵头建立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使精神文明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文明之光耀白州。在文明美德熏陶下的美丽幸福文明新大理,未来一定是花团锦簇,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