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在全州率先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洱源县 发布人:洱源县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6 10:26:27
洱源县在全州率先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
2010年8月1日,洱源县在县政府行政中心举行洱源县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启动仪式,标志着洱源县在全州率先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全县56821户23万多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洱源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洱源,增进民族团结,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建设”的总目标,在重点实施共产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共产党员文明示范工程、共产党员爱民帮扶工程、共产党员责任承诺工程过程中,决定于8月1日,在邓川镇、右所镇、茈碧湖镇、三营镇、牛街乡、凤羽镇六镇乡所有村委会及乔后镇、炼铁乡、西山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委会全面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力做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排头兵。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洱源县是全国生态建设试点县和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肩负着保护洱海的光荣使命和发展洱源的重大责任。洱源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推出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要求全民参与不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具体落实到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洱源县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坚持“全面推行,培育典型,市场运作,逐步提升”的方针,结合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工艺和实际能力,经过数次调研和征求意见,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4类,全县九镇乡共有66个村委会的56821户230266人参与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中,工作目标是到2011年底,洱海流域范围内的邓川镇、右所镇、茈碧湖镇、三营镇、牛街乡、凤羽镇六镇乡所有村委会及乔后镇、炼铁乡、西山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委会,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常态化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畅通有序,实现全程管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洱源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针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对县城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源头管理,分类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收集处理模式,将现行使用的铁制大垃圾桶一律取缔,将县城以凤羽河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每周一、三、五、七对凤羽河以东片区进行清运,每周二、四、六对凤羽河以西片区进行清运,每天3辆垃圾清运车7:30—9:00、12:30—2:00、17:30—19:00分三个时段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分类清运。对乡镇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采用“农户缴费、政府补贴、源头分类,桶装收集、定时清运、分类处理”的模式,强制执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按照“农户—垃圾收集员—垃圾中转站—废品回收网络”的模式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运送至中转站后,对可燃垃圾部分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处理,其它的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餐厨垃圾由垃圾收集员统一转送至垃圾中转站后在指定地点进行堆肥处理。有害垃圾由县环保局指导镇乡按环保要求统一收集后运送至指定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洱源县召开了全县垃圾分类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洱源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实施办法》,印制了《垃圾分类倡议书》65000份,做到每户1份,发布了《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通告》和县政府领导电视讲话,采购了垃圾分类收集车,充分利用县内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为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县五班子领导、县级机关干部职工、驻洱源武警和部队官兵1000多人参加了县城启动仪式,邓川镇、乔后镇也组织了相应的垃圾分类启动仪式。(闻伟泉 赵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