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三清洁”持续有效开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张寅鹏 谢文龙 发布时间:2014-08-12 09:02:19
宾川县把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造福广大民众、提升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立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抓宣传,营造氛围。召开干部群众动员会2432场次,参会人数达19.3万人,向群众发放《公开信》、《倡议书》20.3万份,群众知晓率达98%以上。
抓发动,全面推进。以县城所在地、乡镇辖区、交通干线、水库、居民小区、单位驻地和住户为重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不失一街、不漏一户,截至6月30日,642万人次参与清理河道36条,清扫街道349条,清扫村庄道路749条,清运处理垃圾1.7万吨。
抓投入,完善设施。2013 年县财政投入资金597.2万元,2014年投入144.2万元,目前全县有垃圾清运车49辆、垃圾箱166个、垃圾池413个、垃圾处理厂一个和卫生保洁员179名。投资9230万元建设县级第二垃圾处理场和一个覆盖两乡一镇的小型垃圾处理场及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
抓创新,探索推进。逐步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级联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创新了组织领导常设机制、文明养成宣传发动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机制、经费保障运行机制、日常保洁管理机制、垃圾清运处理机制、督导监督惩处机制七种机制,成功探索出了农村环卫保洁的“1+7”宾川模式,在全省第一家率先推广应用葡萄秸秆生物腐熟还田技术,将4300吨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还田应用,有效推动了全县“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运转。
抓制度,落实责任。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在公共场所设置征求意见箱,设立举报电话,在县级新闻媒体设立环境卫生整治曝光栏目,建立部门挂钩和辖区责任制,实行环境卫生整治一事一议制、村规民约上墙制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全县各乡镇积极探索总结推广了11种垃圾清运卫生保洁典型做法,实行党员干部包村、包组、包巷、包户,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抓督查,严格奖惩。采取“以奖促治”的办法,从县整治专项经费中划出20万元作为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工作经费,安排60万元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奖补,并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