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牛街:茶马古道上的休闲古镇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施新弟 张美姬 发布时间:2014-01-08 08:50:25
滇西北高原的遥远牛街,太阳光耀,绵延的马队满驮着茶盐米粮,马蹄声声,铃音悠悠。一群赶马的汉子,把打捞幸福的日子安放在马背上,翻山越岭,身受着风雨沧桑,吆喝着荡气回肠的赶马调,掀起万丈豪情……当年集市的热闹和马帮文化的兴盛任你驰骋想象……
石板路深深浅浅、木桥栏晃晃悠悠。那哒哒的马蹄声已经印制在村庄的年轮里,封存进老人们一丝一缕犹新的记忆里,镌刻在街道上光滑的青石板里,记载在汩汩温泉蒸腾的热气里,成为永久的渴盼。漫步茶马古道,走进牛街,那澄潭竹树的海西海、建文皇帝避难的潜龙庵、七月太平朝山的盛会、雪域高原藏族同胞度假的温泉胜地、洞经音乐、碑林、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扑面而来!
在露天温泉蒸汽升腾的迷离景象中,第一缕阳光驱散古街青石板上夹杂着的袅袅炊烟时,打早起床往学校赶的孩子已经蹦跳在石板路上,承载着满桶热气腾腾温泉水的扁担正在挑水人肩上发出一路咯吱咯吱的勤劳交响乐,一桶桶鲜牛奶在叮铃响着的自行车上接二连三从古巷子里送往收奶点,一筐筐刚从热气弥漫的田畦上采摘的新鲜蔬菜先后摆动着穿梭在古石板上……宁静的古镇开始一天的忙碌与喧嚣。
狭长的古街、弯弯曲曲的小巷布置有序,祠堂、戏台、四坊街、本主庙、石坊、水井、渠道、门楼等错落其间,弥散着沉淀千年的古朴白族文化气息。青石板一路纵贯街面,路面已被岁月打磨得蜿蜒曲折,幽幽发光。街道两侧挺立着木结构的青瓦房,精致的瓦楞、墙角、窗棂和柱基石上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辨。这些 “一正两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标志性建筑庄重整洁,大都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宽敞明亮,冬暖夏凉,与山水田园相依相连,淡雅精致,清新和谐,焕发着勃勃生机。古街两旁临街的店铺林林总总,土特产、农具、古董银饰、石雕、制鞋、缝纫、木器、食品等日用百货及修理、饮食、澡堂等各行业琳琅满目。“一字型”街道川流不息的大小车辆,穿着白族、藏族、彝族等绚丽民族服饰过往的男女老少,南腔北调的的旅行者,偶尔也能看见挂着铃铛的马匹,驮着柴禾木炭从街心穿过……
“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这里的天然露天温泉,当地人叫“祛风塘”、又称“癞子塘”,众多“农家乐”生意兴隆的澡塘,古镇的田间地头天然流出的温泉水,使得田野冒着终年不散的雾气,袅袅飘荡。古镇温泉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自然天成的地热水,纷至沓来人们就是冲着这里的温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其他地方不可能有的罕见喷泉,就是冲着这里从地下涌出的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除湿,温宫滋阴的理疗功效等基疗作用的温泉水,在返璞归真的自然环境中休闲康体疗养,洗去一身的旅途疲劳,舒适,惬意。
牛街的特色小吃丰富有趣,最能挽得住游人的脚步,赢得了八方宾客的赞誉。既有麻辣味,也有香甜味,更有腊火腿、豆腐肠、盛宴饮食“土八碗”、鲜美可口的“牛街生皮”、温泉浇灌出的无筋腌菜等美味佳肴,各地开着的“牛街饭店”也成了一个金字招牌,特色饮食味道好,而且价格公道实惠。吃在古镇,乐在古镇,醉在古镇,享受着古镇飘香的特色小吃,感受着小镇带来的安逸清静,准让你宛如桃花源中人,留恋不思返。
在这蜿蜒狭长的古街道,那一块块平滑温润的青石板记载了多少个传奇的故事?聆听了多少次曲折山路深处传来的马帮铃声?演绎了多少个悲欢离合?造就了多少个传奇美丽的人生?岁月飘逝,古镇的贸易由马帮的后人延续下来,茶马世家作为古道重地的商贾,世代传承坚忍不拨、自强不息马帮精神……牛街村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和现实完美结合,牛街的秀美与静逸凝碧瑞集海西海,向世人展现了尘封茶马古道上的休闲古镇丰厚而神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