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云龙县 发布人:云龙县 作者:张雄飞 发布时间:2012-09-26 10:11:16
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云龙县山区群众发展泡核桃种植脱贫致富奔小康
□ 通讯员 张雄飞
近年来,云龙县委、县政府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不断加大生态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优质泡核桃种植。目前,该县泡核桃已发展到117万亩,人均达5亩多,进入初、盛果期的有50多万亩,去年产量达2.5万吨,产值达4.5亿元。泡核桃不仅成了云龙的生态屏障,也成了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
退耕还林 荒山变青山
“山坡绿了,水土流失少了,村庄美了。”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施宏说。河东村土层薄,气候冷,正常年景包谷一亩才收200多斤,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泡核桃、花椒等产业,该村的农民收入已远远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退耕还林,让荒山变青,不仅要退得出,更要栽得活。”云龙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说。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强对科技攻关,首先是种植时间上的突破,由春秋两季种植向一年四季种植转变;其次由单一林果树种造林向多种树种种植转变,种植用苗由小苗逐步向大苗转变,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苗家寨的老社长陶利辉说:“50多年来,我们农民最高兴的三件大事,头一件是土改分田,让农民有了土地;第二件是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民温饱;第三件是林改使家家户户有了‘林果基地’,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环境好了,还增加了收入。”环境改善了,村民的观念也变了,村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强了,修路时尽量不砍树、保护原生态等这些观念渐渐成了村里人的自觉行为。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发展不能牺牲环境,要靠山养山,大力培植支柱产业。
机制一改 青山变“金山”
云龙县把发展优质核桃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适地种植经济林果,把青山变成“金山”,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州号召,把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作为治山治水、治穷致富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实施退耕还林,鼓励农民群众开发荒山荒坡和拿出好田好地发展核桃产业。由于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该县的核桃种植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仅今年就高效优质地新种植了10 万亩,全县的泡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7万亩。云龙县境内的村寨周围、沟边箐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边到处栽满了核桃树,放眼望去,很多村寨掩映在核桃林中,集生态、经济互为一体,逐步成为了和谐、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村。
目前,云龙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发展优质泡核桃、麦地湾梨、生态茶园等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现已完成了全县林果业基地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将使该县经济林果建设再次提速增效,最终使云龙的一座座荒山变为青山,青山变为“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