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宾川“1+7”环卫保洁管理模式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杨艳玲 发布时间:2014-09-02 08:46:37
在宾川县金牛镇,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边,居民赵任仙正在给自家的垃圾分类,只见纸板、塑料瓶、绳索等垃圾装在了一个标有“可回收物”的编织袋里。据了解,垃圾分类,目前在我州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何在宾川县已经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探访。
该县大营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由大营镇大营村委会甸尾村村民李茂自筹资金100万元注册成立宾川县茂兴环境卫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受大营镇人民政府委托,由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及日常监管,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行,在全镇范围内实施环境卫生管理及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服务,具体负责大营镇辖区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市场管理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卫工作。公司按照“户集、村收、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清运模式,由农户负责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并将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公司安排垃圾车和保洁员,划片轮流到各村定点定时收集清运农户集中的生活垃圾,并转运到大理三峰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处理场。通过采取环卫公司集中清运垃圾的模式,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工作,确保集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辖区内的历史沉积垃圾得到了全面清理,基本消除镇辖区内垃圾乱堆乱放现象。
据介绍,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来,该县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狠抓落实,着眼长远,探索创新,建立一个体系,就是建立“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级联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创新组织领导常设机制、文明养成宣传发动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机制、经费保障运行机制、日常保洁管理机制、垃圾清运处理机制、督导监督惩处机制七种机制,促进“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并全面推行“1+7”环卫保洁长效管理“宾川模式”,有力推动了全县“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2014年该县财政投入144.2万元,用于购买可卸式垃圾车和垃圾箱,配备垃圾车驾驶员、卫生监督员等。目前全县现有垃圾清运车49辆,垃圾箱166个,垃圾池413个,垃圾处理厂1个,卫生保洁员179名。投资9230万元建设县级第二垃圾处理厂、一个覆盖两乡一镇的小型垃圾处理厂及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收集、转运、处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同时,按照“自愿、自主、自用、自管”和“谁产生、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根据“一事一议”政策规定,2013年全县群众自筹垃圾清运费229万元。截至今年6月30日群众自筹垃圾清运费117万元,确保了“三清洁”活动垃圾清运资金的投入。截至7月30日,该县参与“门前三包”人员616万人次,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人员144万人次,清理河道36条,清扫街道349条,清扫村庄道路749条,清运处理垃圾2.0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