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政策扶持——宾川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宾川县 发布人:宾川县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8 08:58:24
近年来,宾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和生物资源多样化的优势,通过强化市场调研,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种植业,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采取统一管理,连片种植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宾川县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企一策和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使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加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70000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工业产值的29%,占全县GDP的2.9%。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上缴税收216万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0.66%;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2755人,占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21.2%;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5614万美元,居全州各县市首位,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以小葱、大蒜、核桃和柑桔为主四个种植加工产业。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增势强劲,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2011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78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户,规模以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户,个体工商户551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2030户的28.4%。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3户,1000万元至1亿元(不含1亿元)的企业6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不含1千万元)的企业8户,100万元至500万元(不含500万元)以上企业10户。其中:香葱加工企业11户,产值1亿元的3户、核桃加工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2户、柑桔和葡萄商品化处理生产企业产值超500万元的10户。
技改投入力度加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稳步提升。近三年来,云南国巨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宾川宽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宾川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宾川县清水河香葱厂、宾川县鑫园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大理国沣农产品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先后投入扩建技改资金1.05亿元进行了扩建技改,全县已有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有4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使用清洁能源,有5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能自营进出口贸易,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和加大技改投入等,企业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
农产品品牌培育初见端倪,品牌成效有所显现。一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一批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3件:即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云福”牌商标和云南宾川鸡足山制酒有限公司的“鸡足山”牌商标、宾川县清水河香葱厂的“汇恳”牌商标。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云福”牌葱叶、葱干、葱酥、标葱4个农产品被评为2011年云南名牌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20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正在申报办理的有5个。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国家专利意识不断增强。全县有5项设计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农副产品加工(生物资源产业)区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生物资源产业区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吸纳集聚能力也不断增强。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区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有27户(其台资2户),生物资源产业区2011年实现产值56570万元,同比增长79.3%。二是生物资源产业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概算投资1.76亿元的华云燃料乙醇项目,已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了各项主体工程及300亩种苗基地建设,年底可建成投产。概算投资14000万元,年产2000吨中鼎葡萄汁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概算投资3300万元的宽恳农副产品加工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2750万元,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概算投资6000万元,年产8000吨核桃仁大理国沣的综合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截止2012年6月底,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出口创汇2349万美元,生物资源产业实现产值57012万元,同比增70.2%。(记者 安建雄 通讯员 张振伦)
(编辑: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