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全面开展洱海流域网格化管理工作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洱源县 发布人:洱源县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5-03-20 16:42:35
洱源县实行“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以严厉的举措保护好“母亲湖”洱海。
该县全面开展洱海流域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横向以周边村庄、农田湿地、库塘为对象,纵向以入湖河道、沟渠为主线,按照乡镇、行政村各为一个单位格,建立以流域镇乡和村委会行政辖区作为网格界限的责任区划分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使每个网格内污水、垃圾、河道、村落环境、环保设施等得到有效管护,达到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县流域6个乡镇、63个村委会、421个自然村、25条重点入湖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确保工作落实,镇乡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增强做好洱海流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同时,以县级领导为河长,流域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村民小组长及“三员”为管理员,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科学制定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区划到村组,责任落实到人;开展主要入湖河道排污口全面封堵工作;抓好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将责任区划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落实到户、到人;开展河道沟渠综合治理工作,清理河道、河堤垃圾,保障河道畅通;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监督工作机制和通报制度,实现流域垃圾“日产日清”常态化;加大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宣传发动等工作,切实加大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及宣传工作,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网格内环保职责履职情况和网格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同时,实行“对重要事项坚持全程督办,紧迫事项迅速督办,一般事项定期督办”的督查督办机制,并在县级媒体建立曝光台,对工作落实不力、互相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以促进网格化管理稳步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