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打造五大名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云龙县 发布人:云龙县 作者:赵雪梅 发布时间:2012-11-07 14:08:43
云龙县打造五大名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今日云龙>记者 赵雪梅) 云龙县紧紧抓住省州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展示特色,突出重点,全力打造五大旅游名片,努力把旅游产业培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1-9月,完成接待游客27.6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8287.38万元。
奇观。在县城所在地北面1公里处,因沘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旅游资源内涵非常丰富,成为罕见旅游景点。近年来,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把太极打造成旅游景点、市政公园的目标任务,按照自然、生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太极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作,并原则通过天然太极景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将从明年起开始按规划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房屋改造等工作,努力把太极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古村。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景观村落的诺邓古村和宝丰、顺荡、天井等众多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景观特色,古村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龙县以诺邓为重点认真做好古村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制定了《诺邓古村旅游项目规划》,并按《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思路,计划启动实施牛舌坪片区开发建设工作,更好地保护好诺邓的古村貌、古建筑、古遗产;切实做好盐业博物馆的建设,更好地向游客展示云龙县悠久的盐业发展文化,带动诺邓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村内环境卫生整治,为外来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特色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为4A级景区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桥。云龙县境内众多大江小河上千百年来修建了无数跨江过河的木桥、石桥、铁链桥、钢桥、藤桥等各式各样的吊桥、浮桥、拱桥、梁桥,有资料记载云龙的桥梁约50多座。云龙县也因拥有的古桥梁种类之全、数量之多而拥有了“世界古桥梁艺术博物馆”、“桥梁活化石”等美誉。云龙县紧紧抓住丰富的桥梁文化资源和与桥梁文化相伴而生的驿道文化资源,加大对古桥梁和古驿道的保护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把古桥梁群打造成云龙县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大名片。目前,通京桥被列为省级文物,彩凤桥、藤桥、安澜桥、双龙桥和惠民桥等古桥被列为县级文物。
民俗。云龙县有洞经音乐、白剧“吹吹腔”和众多的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舞蹈,有阔时节、火把节等十几种民族节日和独具一格的婚嫁风俗,还有神秘多样的民俗文化。为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云龙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采取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民俗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对各种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整理,使许多稀有的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恢复、保护和传承,使一批尘封深山的宝贵民族文化走上舞台,成为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云龙县旅游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截止目前,已有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省、州、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近200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被命名为省、州、县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新景。国家开发澜沧江水能资源促使云龙县境内百余公里的澜沧江变成了高峡平湖,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令许多旅游者向往。云龙县抓住这一机遇,以解决电站移民“能发展”为切入点,启动澜沧江高峡平湖景区的规划工作;景区所在的功果桥镇和苗尾傈僳族乡加强对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并在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突出旅游特色,逐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使之成为云龙旅游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