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王文彪 发布时间:2013-04-02 15:10:45
近年来,宾川县立足热区资源优势,加大柑桔、葡萄等优质水果产业的发展力度,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葡萄生产基地。2012年,全县优质水果面积28万亩,挂果面积22.34万亩,预计总产60万吨,总产值将突破30亿元。全县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抓基地建设,夯实水果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大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灌溉条件,全面提升水果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实施了投资1.16亿元的宾川县5万亩水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州城红坎子万亩葡萄示范园、金牛镇老海田葡萄柑桔示范园、云福葡萄科技示范园建设,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抓好一大批葡萄、柑桔专业村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抓质量安全,确保水果“走得稳”。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201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推进的出口食品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国家级示范区;2012年11月又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云南省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全县水果基地备案面积11.5万亩,涉及农业企业26户,惠及农户5万余户。同时,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2012年投入100余万元成功开发出质量安全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宾川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抓实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投入5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县质检站建设,实现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覆盖。
抓品牌打造,确保水果“走得响”。积极协助企业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名牌农副产品争创和商标注册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7.27万亩,其中水果面积6.77万亩;6户企业的10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有25户农业企业注册了26个商标,全县省级著名商标达5个。宾川柑桔、宾川红提葡萄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已进入公示,宾川柑桔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抓加工流通,推动水果“走得远”。一是抓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的培育工作,目前全县有省州农业龙头企业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专业协会达62个,经纪人达4000余人。借助项目,全力提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初加工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水果分级、打蜡生产线15条,年生产能力8.36万吨;有冷库479座,库容量达13.63万立方米、3.4万吨;有泡沫箱、塑料筐加工企业12个,生产线83条,年设计生产能力2394万只。二是通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水果营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宾川水果知名度,促进宾川水果畅销昆明、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并远销到越南、泰国、缅甸、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抓科技推广,推动水果提质增效。借助阳光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培训会、现场会,不断提升全县果农的科技意识和运用水平。大力推广柑桔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自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避雨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理杀虫灯及黄、蓝板诱虫等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加大早晚熟、耐贮运、市场前景好的水果品种引进和劣杂品种改良及老果园改造工作力度,改善全县水果的品种和熟期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抓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切实加大县财政对水果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从2011年开始,保持连续三年投入翻番,2011年投入100万元,2012年投入400余万元,今年投入的水果产业发展资金将超过900万元。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宾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大对水果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