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切实加强特色产业培植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杨世昌 发布时间:2013-02-27 16:22:09
近年来,剑川县抓紧粮烟生产不放松,把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积极争取和引进项目资金,对内认真执行及制定强农惠农政策,始终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目标锁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3059万元,同比增长27.93%,农牧渔产值达74578万元,农牧渔业增加值达到40264万元,农产品加工值达到2.8亿元,农业收入达31681万元,同比增长30.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3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预计为8254万公斤,比上年8084万公斤增170万公斤,增长2.1%,粮食生产总值达18948万元,同比增长1.9%,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3198万元,同比增长47.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4元,同比增49.55%,实现州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15%,完成农作物投保面积9万亩,其中水稻4万亩和包谷5万亩,占总面积的73%,投保金额达160.5万元。
目前,剑川县进一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抓住本地所处的海拔高、气温低、霜期长和人均占有土地较广等特点,明确提出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有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剑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也为了切实加强特色产业培植,已在农业产业培植方面呈现多个特点的前提下,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稳步发展,从而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展。
继续巩固发展种子产业。2012年全县种植种薯面积1.6万亩,生产1.8万吨优质种薯。从寻甸马铃薯生产中心调运了“合作88”原原种771袋,共77.1万粒,总共扩繁了原原种150亩。在甸南镇的朱柳、桃源等四个村种植杂交包谷制种1000亩,产量达20万公斤,种植优质粳稻制种面积310亩,产量达13万公斤。
壮大发展马铃薯产业。2012年全县种植马铃薯4.5万亩,总产量达1.14亿公斤,产值达1.37亿元,有力推动了山区农民增收。
稳定发展芸豆产业。种植有机芸豆3.5万亩,产值达5100万元,在弥沙乡建设6500亩有机芸豆种植基地,完成情况,种植3.5万亩,其中净种3.17万亩,间套种0.33万亩。
积极拓展地参产业。沙溪地参种植地区由沙溪镇扩展到老君山镇,基地面积稳定在2500亩,每亩干品产量达550公斤,亩产值6000元,总产值达1500万元,车记地参食品厂建立的示范基地50亩,注册“车记号”商标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充分挖掘发展水产产业。我县现有各类渔业水域1.6万亩,其中湖泊1万亩,水库面积974亩,池塘面积4027亩,有流水养鱼面积15亩。2012年全县渔业总产量为1700吨,总产值将达到3246万元。
加快发展季差蔬菜产业。我县生产的春蒜苗、烟后菜、春青蚕豆等季差蔬菜已发展到0.8万亩,产值突破0.6亿元。培育出“剑农春蒜1号”组建了剑川县蔬菜生产技术协会,扶持15万元建立蔬菜种子门店,分别在金龙河东畔、沙溪四联、金华新仁建设30亩蔬菜大棚进行示范种植。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12年年未剑川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目前的1.5万亩,平均亩产值为4000元,总产值达6020万元。扶持培植了佑胜、中胜、五一、兴茂四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有农户20多家,10亩以上的有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