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村发展变迁记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 发布人:南涧彝族自治县 作者:通讯编辑部 左先勋 杨一薇 发布时间:2014-07-18 09:40:01
说不清年限的7口古井、300多年的20多棵古树、200多年的老屋、茶马古道……这一切不会言语的“古董”见证着太平村的变迁。
近一年来,南涧县南涧镇太平村党组织带领群众把“抓住机遇、深化发展、振兴太平”的目标逐渐变成了现实:修通四通八达的村公路、发展中药材灯盏花种植、新学校建设接近尾声、村里娱乐设施场地开始规划建设。“我要用三年时间把太平村的发展提前十年。”太平村党总支部书记白良带领群众用行动诠释着当选时的承诺。
修公路,通向美好明天
去年7月11日,党员大会上提出、讨论并通过实施通村公路计划。
在496户农户非常集中的大村庄里,修建公路是件非常难的事:如何处理好所涉及的80多家农户利益?资金如何筹集?如何施工?
为此,白良先以个人的角度与群众沟通,再召开村委会会议、党支部会议细化工作任务,要求党员带头做思想工作。“他家愿意把正房也让出来支持我们修建公路,以前的路只有这么宽。”白良边说边用手比划宽度,“思想通一切通!”9月17日,公路已经通至村里的街心。
争取到6万元,就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政府又拨款100万,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人畜饮水和修路。
路况复杂无法用机器施工,群众自发组织施工队。7个组分三支队伍,最多的一天高达460多人施工。另有自发组织的后勤队,群众自己购买食材,轮流为当天的施工人员免费提供伙食。“最多一天,4家人提供了200多人的伙食,有时争着为施工人员提供伙食,需要村委会帮助协调安排。”白良回忆道。
白良带着记者,头顶烈日,步行在通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各条村道上,听他讲“舍小家为大家”修路的故事,听他回应村民的问候……
建产业,照亮经济未来
“两年前,我从密祉妹妹家移植了一些灯盏花过来,当时获利1406元。”老党员陈美香准确说出收入数据,自己现在仍然种植灯盏花,但采取播种的方式,她想尝试不同种植方式。
新农村指导员刘志刚说:“最初推广灯盏花种植压力大,通过村委会商议、到户做思想工作、落实种植面积,经过一系列的动员引导之后,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我受过灯盏花种植的培训,有成功的榜样、有政策扶持、有大地灯盏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合同,我种着2.5亩很放心。”正在田里薅锄、拔草的第三党支部书记白建国很自信,第三支部有10户党员种植灯盏花。
据了解,充足的水资源是种植灯盏花的关键,也是农户最忧虑的问题,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太平村目前灌溉面积已超过400亩。村里138户农户共种植灯盏花170亩,其中有党员种植户36户,没有种植能力的农户已把土地流转给村委会。
作为一个农科员,陈美香用科学的方法带领着群众致富。她认为,种灯盏花要认真打理、科学管理;根据太平村情况可种白芸豆、冬早蚕豆和豌豆等农作物。
强基础,绘就宏伟蓝图
正在与几位邻居奶奶拉家常的75岁白国宣开心地说:“以前去县城赶集都是早出晚归,回家时背着东西爬坡又爬坡,现在车路修好了,享福了!”
太平村的环境设施在不断改变着。村里新建了公厕并有专门的保洁员,太平小学的新学校正在建设中,9月份搬迁后,计划将老学校改为老年活动中心,已规划村边建一个新停车场,并将街场搬到附近。
走在村里,不时会看见水井边洗衣的妇女,坐在阴凉的地方聊天的老人,前往田地里劳作的村民。
除了新设施的建设,村委会也很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据了解,太平村原属茶马古道的一部分,现有100年和200年的古屋各2间,大水井7口,20多棵古树,部分寺庙、古建筑。“我建议村民少建洋房,就在老屋上想办法,改善居住条件。”白良告诉记者他的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