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历史文化名城瑰丽绽放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赵春祺 发布时间:2012-08-24 09:11:54
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一古一新,交相辉映”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加快建设、强势推进,强化管理、协调联动,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使县城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一个独具特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城初具雏形,在滇西北瑰丽绽放。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我县作为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县城内又有保留白族历史文化最完整的古城,深具白族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该县以“白族文化历史传承与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将白族历史文化融入县城建设,彰显独特个性。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城镇活县”思路并将其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县城作为“城镇活县”战略的重点,作为推进特色城镇化的中心。在县城总体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总体设计县城的建筑风格,完善编制绿化、亮化、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等市政工程和城区改造的专业规划,使区域内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
加快建设,强势推进。按照加快“一开发、两改造、三片区”步伐的要求,推进道路建设工程。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打造“五纵五横”主街道路网,完成了南环路、西环路、214复线等。以腾龙商贸片区开发为主,全力做好开发东片区工程。将该片区建设成集文化、商贸和居住于一体,具备优质环境、功能齐全、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实施建成区改造工程。用两年的时间,对主城区内年久失修的房屋进行改造,对空中线网进行改造。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以赵藩文化园建设为标志,加大古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人文要素的挖掘。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三年内在县城建设10座公厕,一个停车场,一个建材市场,规范蔬菜交易市场。实施县城绿化工程。种植“五棵树”,实施“三种林”,实施百棵大树进县城工程和拆墙透绿工程。实施亮化工程。完成了新建道路灯光建设、广告牌灯光覆盖和立面灯光改造工程。实施产业支撑工程。引导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县城,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管理,协调联动。加大对县城的管理,成立古城管理委员会,归口对古城进行保护管理。推进划行归市,加大县城绿化和环卫的投入。开通了“12319”城管服务台热线,在主要道路共增加40名环卫工人。新增了20个果皮箱和3个垃圾房,新购置了洒水车、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各1台,挂桶式垃圾车、后装式垃圾车共4张,微型垃圾收集车4张,人力三轮车30张,果皮箱100个。总投资2811.35万元建成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已于去年3月投入运行;总投资4496.44万元的剑川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投入运行后日处理规模达到5000吨;新增配套管网
提升内涵,打造特色。加大古城西门街明清古建筑保护力度,完成赵式铭故居、周钟岳故居和昭宗祠等的修复。抓住白族文化创特色,从古城切入,建设赵藩文化园,目前,总投资350元的古戏台剑阳楼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并进入装修阶段。今年剑川县首届白族文化节暨石宝山歌会节开幕式将在古城赵藩文化园举行。着手收集整理古城内的手工艺术文化、名人文化、楹联文化、古建筑文化等进行集中展示,创建白族文化长廊。提升改造民族博物馆,建设旅游文化中心。由阿鹏艺术团打造《古道天籁》等优秀歌舞剧目,在古城演出,不断增强县城的文化内涵。
到去年末,我县城镇化率达25.69%,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803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64平方公里,县城绿化覆盖率达17.56%。力争到2015年,我县将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绿化率达3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