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段绍杨 发布时间:2014-09-23 08:29:33
永平县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当作生产力,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培植生态富民支柱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金秋时节,永平城乡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近三年来,年均收入200万元左右。目前,累计投入1200万元,种植面积1600亩,有核桃树16000多株。”永平县核桃第一种植大户常永祥说。常永祥是永平县北斗乡天绿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03户,核桃种植面积24300亩,2013年社员户均收入达8万多元。
随着“生态立县、绿色强县”战略的实施,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永平县,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6%,使一座座青山成了一张张“绿色名片”,一片片核桃林成了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56.8万亩,年产量5.03万吨,产值17.27亿元,种植面积居云南省第三、大理州第一,产量产值居云南省第一。该县先后获得“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核桃第一村”等殊荣。
“靠山吃山,我这半辈子算是沾了林业的光!”提到自己的核桃种植基地,常永祥满怀深情地说。
近年来,永平县始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永平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永平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永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县创建方案(2013-2015)》、《永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等规划方案,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生态环境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时,该县树牢“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争取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低效林改造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9.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发展后续产业5.72万亩。对银江河、摇头河、中屯河两岸河道进行绿化,共种植柳树4000多株。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13亿元、林业贴息贷款9492万元,兑补到户贴息资金474.6万元。向全县2.9万户林农核发经济林木权证书3万本,涉及经济林木40.7万亩,发放经济林木权证抵押贷款3404万元。聘用护林员150名,对全县318.14万亩林地进行管护,实施封山育林5.5万亩。
从过去的“只要金山、毁掉青山”到现在的“既要金山、更要青山”,群众的环保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近五年来,县林业部门累计实施人工造林42.89万亩,义务植树220.12万株,水源林补植补造420亩。在农村建成沼气池12195口,节柴改灶38866台(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994台,年节约柴薪5000吨以上。
永平县还坚持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之路,全县共种植石斛、重楼、续断、天麻、灵芝、当归、金银花、蓝莓等林下经济5100多亩,发展林禽、林畜养殖户780多户,发展林菌、林药种植户450多户,野生和人工种植的林下经济年产量达1186.5吨,年产值1900多万元。全县组建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7个,共发展育苗户198户,育苗面积3530.68亩,培植各类苗木3129.23万株。全县共办理林权流转871宗,面积15.5万亩,流转金额6247.72万元。
此外,永平县还先后对银江河、倒流河、上村河等一批河道进行治理,共建成河堤76.1公里。对盘龙河、东山河、卓潘河、桂新河、牛街河、构皮园河等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了封山绿化、个体承包荒山等生态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6平方公里,切实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