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保护:筑起永续发展绿色生态屏障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陈曙娟 发布时间:2014-12-02 09:09:12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檐”的苍山十九峰如龙游弋,气势磅礴,是千百年来大理人民生存发展的生态屏障。今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圣约翰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大理苍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为进一步加强苍山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依法保护管理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在,老百姓保护苍山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看到有破坏苍山资源的行为,都会打来举报电话。”这让多年从事苍山保护管理工作的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赵体超深为感动。大理人民深知,保护苍山,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长期以来,大理市紧紧围绕“保护苍山生物多样性,建设大理生态文明”的目标,依法保护管理、合理开发苍山自然资源。《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苍山保护管理范围内建设开发项目管理规定》等有关配套办法及规定的相继颁布实施,让苍山保护管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003年,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成立后,逐步实施了苍山玉带云游路改造、苍山玉带云游路森林消防供水管网、苍山大索道、登山步道和保护范围界标和标识标牌等建设工程,在主要入山路口设立宣传碑,在主要景点设立垃圾箱、安全警示牌、标识牌,有力改善苍山保护基础设施。同时,聘请苍山景区保洁员,对景区垃圾进行分区、分片定期清理,切实改善苍山景区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对苍山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每年都要制作宣传横幅、标语在沿线各镇悬挂,深入村社发放宣传年画、宣传资料10000多张,广泛宣传《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和普及生态保护知识,营造了人人关爱苍山、保护苍山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
“峰谷、溪涧、山林、湖潭,苍山春雪、云横玉带、碧水叠潭、金霞夕照……苍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美不胜收。”谈到苍山美景,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李绘宇颇为自豪。目前,苍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6.78%,是中国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最多的山脉和世界上著名的生物标本产地之一。
大理市以建设生态大理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3.25万亩公益林建设,扶持农户种植4.42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大理苍山与南诏历史文化遗存”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开展苍山动植物模式标本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建设花甸坝生物多样性保护试验基地,开展“无序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林木”综合整治,严禁无序过度放牧。大理市还成功开展《苍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区系特征研究》等系列科研课题,努力提升苍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近地保护工作,就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黄牡丹4000株,近地保护云南红豆杉6000株;拯救濒危物种,逐步扩大稀有濒危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通过一系列保护工作开展,苍山植被逐步恢复,野生动植物数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强化苍山保护依法行政
确保资源开发有序进行
为切实加强苍山环境整治和保护,大理市建立苍山保护区巡护制度,建立健全苍山管理、国土、林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各种采石、取土等破坏苍山资源的行为,使偷猎乱采、毁林开荒等破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加强苍山保护范围建设项目审核、监督和管理,强化苍山保护依法行政,确保苍山资源开发有序进行。同时,强化森林防火,组建专业扑火队、常年护林队伍、季节性护林队伍和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形成市、镇、村三级护林防火格局,有效保障苍山森林安全。
通过生态环境整治和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目前,苍山森林蓄积量达77.89万立方米、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6.78%。野生动植物数量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苍山现分布有种子植物170科755属2330种;濒临灭绝的植物有黄杜鹃、白菊木、蓝果杜鹃、延龄草等10种;野生哺乳动物有黑熊、野猪、小熊猫等80余种;有鸟类170余种,有国家保护动物16种。大理人民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把苍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推动大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