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洁”让巍山城乡“靓”起来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杨若兰 发布时间:2014-07-04 08:26:13
今年1月中旬,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活动在全州范围内启动实施。半年来,巍山县“三清洁”活动深入开展,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各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角坪:“脏乱差”变“洁净美”
6月26日下午,沿通村道路从巍山县巍宝山乡政府来到建设村委会三角坪村,眼前一派“新”的景象:一辆农用拖拉机正在村口的广场回收酒瓶、饮料罐等废弃物品,广场地面经过平整,十分清爽。沿村内巷道一路走去,地上没有一点果皮纸屑,路边沟渠流水淙淙,水体很清澈。
“广场野草茂密、巷道麦秸乱堆、沟内塑料‘盘踞’,是往年这一时节三角坪村的三大‘奇观’。‘三清洁’活动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建设村委员会主任张亚仁介绍说,今年2月份,征得村民一致同意后,三角坪与周边6个自然村共计700多户农户联合起来,集资36000多元配备了一辆农用拖拉机、一位垃圾清运员、三位保洁员,开始实行垃圾统一清运。根据规定,村民每年每户缴纳60元垃圾清运处理费,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自己准备存放工具,每周日垃圾车统一收集后运送到县垃圾站进行处理。
“实行垃圾清理以来,村民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现在就连小娃娃都知道吃完东西要把包装袋丢进垃圾桶。”张亚仁说生活在干净的环境让大家幸福感提升不少,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下南庄:清洁入人心 快板唱起来
“垃圾分类处理好,灰土杂物用火烧;酒瓶纸板能卖钱,垃圾运费不用贴;料袋纸皮不乱抛,大家捡起用火烧……”
近期,一首“三清洁”的快板在庙街镇古城村委会下南庄自然村传唱开,创作者是下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家富。
“三清洁”在下南庄已深入人心。在这个有着423户农户、1786人口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有两个黑色塑胶垃圾桶。“全村家家户户统一配备这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可回收垃圾、一个装不可回收垃圾,目的是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杨家富告诉记者,经宣传教育,目前村民已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其中,不可回收的垃圾统一由专人专车清运,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点。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下南庄村就开始尝试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方式,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效果并不明显。今年“三清洁”活动开展后,村里订立《庙街镇古城村委会下南庄村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清运公约》,明确规定了垃圾清运时间、清运路线、清运费用、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相关内容,书写在村内人流较为密集的路段边的墙上,加大了宣传力度。此外,村民还选举村社干部成立卫生执行小组,负责经费收取、账务公开、卫生监督等日常工作。村里的垃圾清运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
47万人次参与“三清洁”
记者从巍山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全州“三清洁”活动启动后,巍山县始终把“三清洁”作为“美丽巍山”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紧抓不懈。探索出了“3+7”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以制度促进工作、以机制保障效果,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全县各乡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在南诏镇4个社区,推行“户分类、镇保洁、镇清运、县处理”模式;在西河及新老关巍公路沿线坝区村委会,推行“户收集、组保洁、村(乡镇)清运、县(乡镇)处理”模式;在山区村委会,推行“户收集、组保洁、村(组)清运、乡(镇)处理”模式……农村“三清洁”好经验好做法层出不穷,初步形成门前自己管、村道有人扫、垃圾有倒处、环境常保洁的常态化卫生运行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巍山县参与“三清洁”整治活动人数达47万人次,清运垃圾6000多吨,累计投入资金1010.3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29.8万元,群众自筹58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