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觉:源头活水润洱海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杨泉伟 发布时间:2013-06-13 10:02:53
近年来,洱源县共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4.92亿元,着力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和生态文明“七大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实施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茈碧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草海湿地等建设项目,完成22个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个百村整治、9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5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等工程,新建18座小型垃圾焚烧炉和10座太阳能中温沼气站。全县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不断减少,极大地减轻了洱海保护治理压力。
2009年以来,洱源县先后被列为全州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右所西湖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洱源县城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中国温泉之城称号,全县9个乡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茈碧湖梨园村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洱源县上下更加坚定信心,生态建设与洱海保护互促共进,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以依法科学保护治理、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努力把洱源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县。实施“百村两污治理”工程,以沿湖沿河种植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建立完善配套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和县城雨污分流管网工程,着重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入管率、收集率,确保建成设施正常运行。继续实施洱海流域垃圾分类收集、清运、集中处置系统建设,实现垃圾资源化和再利用。实施“万亩湿地建设”工程,在洱海源头建设10000亩湿地。目前,恢复东湖湿地建设,打造万亩荷花园工程前期工作已启动,项目一期建设湿地3000亩,包括李家堆、大树营、邓北桥二期、鹅墩等湿地建设;二期7000亩,包括海西海、茈碧湖等湿地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农田径流农灌回水等低污染水进行处理。计划投资1.4亿元实施“亿方清水入湖”工程,计划投资2.63亿元实施凤羽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同时逐步开展主要入湖河流的清淤疏浚,实施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研究及试点建设工程,开展洱海流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结构控污,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之路,推动生态建设与洱海保护互促共进,实现洱海源头及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