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老黄牛”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李灿梅 和栩灵 发布时间:2014-01-13 13:18:46
从2002年起,祥云四中高考上线率连年攀升,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县第一,2005年学校高考成绩进入全州、全省前列;2011年至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2013年3月,率先成为大理州县属中学里的省一级二等高中。学校占地面积由47亩发展到252亩,校舍面积由6026平方米增加到28852平方米,资产由600多万元增加到近5000万元;办学规模由21个班1500余人发展到36个班2400多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谈起祥云四中在短短几年间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家都说这与校长杨国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杨国旺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带领学校教师苦干、实干。
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杨国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探索总结出“一年级明校纪、立规矩,二年级抓整体、防分化,三年级保合格、促尖子”的高中三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针对学生来自乡村,学习困难多的实际,杨国旺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行“三生工程”,即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救助,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转化,对学业优秀的学生进行促优辅导。这一举措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促进了学生大面积成才。在挂钩帮扶转化学业困难的学生时,杨国旺总是选最难教的学生,用自己的工作方法为其他教师作示范。为解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杨国旺倡导成立了学校“希望工程基金”,并带头捐款,同时积极向社界募捐。近几年来,学校的“希望工程基金”每年都保持在20万元以上,每月常规救助学生258人,支出金额达9000多元。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祥云四中原来的校园面积狭窄,硬件设施滞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杨国旺于2004年初大胆提出征地205亩扩建新校区的主张,并以学校名义提出了新校区建设方案。方案很快被祥云县人民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在新校区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协商征地、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打围墙,建盖校舍、绿化美化校园……杨国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他带领教职工自己动手在新校区架设水管、植树、栽花、种草。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杨国旺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埋头苦干。2004年高考,祥云四中总体成绩进入全州前五名,受到州委、州政府奖励,奖励金额9万元。按州委、州政府文件规定,这9万元奖金是奖给学校领导集体的,其中校长的奖金不低于40%。在讨论奖金分配时,杨国旺提出在9万元中划出10%用于奖励学校领导集体,其余部分用于奖励全体教职工。这件事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杨国旺的影响,在学校建设资金困难的时候,教职工自发借款给学校154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建设的步伐。
从教28年来,杨国旺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省优秀教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1年5月,被确定为省委联系专家,是大理州教育界仅有的两名省委联系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