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针刀”除顽疾——记首届白州名医张玉和
来源: 作者:赵丽花 段映辉 发布时间:2016-02-23 11:39:18
张玉和在为患者针灸治疗
1992年的一天,一位年轻医生在大理七里桥卫生院的院子里,亲手磨制出了他的第一把针刀。从此,他在利用小针刀及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及系列疑难杂症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20多年来,利用炉火纯青的针刀及针灸疗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被患者赞誉为“妙手神针”、“滇西第一针刀”。他,就是州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针灸主任医师张玉和。
首次施针疗效显
张玉和于1990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大理市七里桥卫生院。基层群众看病不易,张医生运用针灸为许多患者解除病痛。1992年,小针刀技术还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针刀,张玉和就在卫生院的院子里自己亲手磨制了平身第一把针刀,自己消毒。当时,一位40多岁的腰痛患者找张医生看病,他的腰痛是老毛病了,用针灸治疗有效果,但效果不明显,张玉和便尝试用小针刀为他治疗,治疗一次后,效果明显,慢慢地腰痛就好了,没有再犯病。首次治疗的成功使张玉和树立了信心,也促使他在针刀、针灸治疗疑难杂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由于针灸技术精湛,在基层卫生院得到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他于1993年2月调入原大理市第一中医院,1994年11月调入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
孜孜不倦勤探索
调入州医院康复科后,张玉和先后到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参加全国针刀医学培训班、颈腰椎病高级专修班、脊柱相关疾病培训班等,通过进修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技术得到迅速提高。
二十多年来,在主攻腰椎病的保守治疗中,张玉和形成自己的特色,总结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联疗法,即:骶疗——定点复位手法——银质针或小针刀治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主攻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他把软组织外科学的原理和中医针灸治疗原理有机结合,利用银质针、小针刀、定点牵引松解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他1992年率先在滇西开展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银质针、推拿相结合的手法,为不少病患者治愈了一系列腰椎、颈椎、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偏瘫、面神经麻痹等多种疑难病症;近年来运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咳喘、胃脘痛、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小针刀技术向小型化、微创发展,通过“以针代刀、以掌代刀”,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痛苦,让广大患者享受到祖国传统医学简、便、廉、疗效好的效果,扩大了针灸的治疗范围。
为了不断挖掘弘扬祖国中医学宝藏,张玉和还结合实践开展科研,撰写学术论文,在治疗各种病症中提出精辟的见解。先后在《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亚太传统医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2012年7月经考试选拔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完成的课题多次获省、州卫生系统成果奖,其中主持的课题《针刺八卦穴为主治疗顽固性腰腿痛研究观察》获云南省2010年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海内外患者慕名来
张玉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及实践使他在患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近年来,除了本地患者,还吸引了昆明、四川、甘肃、湖南、浙江等地的患者,甚至是国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林运三车队的退休干部李长林,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5天5夜坐卧不安。张医生用小针刀为他进行手术,仅一次就解除了疼痛并不再复发。老人激动不已,给医院送来一块匾,上书“神针除病魔”5个大字。
2014年,一位8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通过在大理大学教书的友人辗转找到张医生。老人做过三次脑部手术,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脊柱严重变形,不能躺下睡觉,每天只能坐着休息,痛苦不堪。张医生运用针刀针灸给老人治疗了20余天,老太太睡觉能平躺了,走路也利索了,回日本前甚至还到丽江旅游了一趟。
多年来,张玉和一直把“常将他病为己病,救得他身是我身”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患者。在行医过程中,他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努力为传播发展古老的中医瑰宝针灸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医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