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9 09:17:28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大理州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系统配套的县域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抓好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才总量、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等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立足培养,扎实促进县域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健全现代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根据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抓好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与作用发挥、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弥渡县结合发展现代烟草产业,引进中烟集团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红花大金元研发基地,大力培育现代烟草产业急需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根据不同人才需求,通过 “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县校合作”以及挂职锻炼、外出参观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县域内各类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将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与发展党员、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实施大学生村官项目等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的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三是坚持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专业技术岗位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师承效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启动了大理州“师徒结对”计划,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人。剑川县积极支持木雕工艺大师张月秋与云南技师学院进行联合办学开展技能培训,辐射带动全县18500名木器木雕从业人员,为剑川县培养木雕雕刻及绘画专业人才1000名,木雕成为剑川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四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最合适的人才在最能干事创业的时候选用到最适合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制内人才使用在县域各类用人主体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着眼发展,大力引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人才智力
一是加强引才引智载体建设。以各县市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为平台,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推动引才引智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努力实现依托产业优势打造本地人才优势,依托人才优势支撑本地产业发展。祥云县飞龙公司确立了“人才是飞龙之魂、飞龙是人才之家”的发展理念,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吸引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带动和培养了公司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形成公司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每年将利润的2.5%投入科技开发,支持鼓励科技人才大胆攻关,先后研制开发出7项自主发明专利技术。二是创新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建立完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县市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开展人才共建活动。协助大理学院成功引进一名“长江学者”,并促成大理学院与大理药业联合建设实验室进行技术研究,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大理市每年根据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岗位空缺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从全国150多所本科一批录取院校采取直接面试(面谈)、实作、考核办法进行招聘,从而打破了区域限制的局面,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来大理干事创业。三是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州县均建立了专家学者信息库,充分发挥县域内外专家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中咨询智囊作用。结合省委联系专家服务团工作的开展,把“专家服务团”成员纳入当地的人才库,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联系专家牵线邀请更多的专家参加到“专家服务团”的工作中来,努力促成本地区与“专家服务团”成员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合作事项,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和群体优势。
三、强化激励,不断激发县域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与人才贡献相适应、与市场接轨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等用人主体实行协议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业绩工资、年薪制、股权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专利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探索建立人才津贴制度,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各类人才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州委开展了“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的评选奖励,各县市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县域优秀人才评选,在全州形成了以党委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县域优秀人才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体系。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重要贡献、突出成就及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以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为目标, 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性人才市场,结合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启动面向滇西辐射东南亚国家的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职称评审认定,14名企业经营人员被评为全州优秀高层次人才,1名非公企业科技人才被评为省技术创新人才,1名民营企业家被评为“兴滇人才”。二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重要人才制度,开展联系重要人才“一对一”服务,加强与联系对象的日常沟通,定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专家进行体检、疗养,及时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把为人才服务列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县域人才愿望的引导手段和有效机制,为广大县域人才提供及时周到的支持和服务。云龙县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与农村示范户、专业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新的“回报”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领导,切实形成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合力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各县市强化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努力建立左右联动、上下贯通、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体系。三是加大人才投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人才投入。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逐步建立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弥渡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县域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达10%。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稿源:大理州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