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创新人才机制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李翠菊 发布时间:2013-05-30 17:06:51
为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洱源县立足该县农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做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机制保障。
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纳入洱源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县人社局、涉农部门和各镇乡为开发主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年度计划及洱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意见,重点以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大户等为目标,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和科技示范户。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3083名、乡土人才700多名、科技示范村40个、科技示范户12739户。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引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和试验示范能力。2012年,全县举办了各类现场招聘会2场次,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900多人次,新增转移就业3600人。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年均培训200多场次,培训43000多人次。
创新人才选拔与流动机制。一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自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等方式来发现人才。重点选拔获得农民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专业技术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在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服务业中非全民性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农村中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户、专业生产大户中的骨干和能工巧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取得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骨干。二是积极开拓交流渠道,发挥农村人才市场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流动,真正形成辐射农村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组织农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组织,先后建立了乳牛养殖协会等63个专业合作社(协会),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创业起步资金问题,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实体,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建立健全“双培一推”制度,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党员发展对象,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优先选拔有管理才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村级组织;优先推荐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