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加五减五”探索干部培养链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宾川县 发布人:宾川县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05 15:42:48
近年来,宾川县围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一目标,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急需干部等“五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以事选人、以事论官,减少对那些实绩不突出、群众满意度不高,甚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五种”干部的使用,或实行问责、或予以调整。通过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党派结构、民族结构、性别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八用八不用”,在德才兼备上着力。即要用德才兼备的,不用缺德无才的;要用“当牛做马”的,不用吹牛拍马的;要用善于创新的,不用因循守旧的;要用迎难而上的,不用见难就让的;要用政绩突出的,不用政绩平平的;要用善于补台的,不用善于拆台的;要用心态良好的,不用牢骚满腹的;要用清正廉洁的,不用为政不廉的。
二是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贤任能上着力。宾川县打破以往干部选拔任用的“铁律”和“潜规则”,讲资历而不唯资历,讲年龄而不唯年龄,讲学历而不唯学历。不仅从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选拔,也注意从边远贫困的山区选拔,特别是对在艰苦环境中脚踏实地干实事的干部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外派挂职锻炼等多种措施,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急需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大胆选拔使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的优秀干部。
三是坚持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在走群众路线上着力。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健全群众荐才机制和干部激励机制,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作风状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创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强活力上着力。出台了《宾川县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使各级领导班子有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急需干部的后备人选。
五是坚持干部思想教育,在为政清廉上着力。针对“五类”干部的特点,重点进行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2011年1至11月,全县共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36名;调整干部44名;为全县10个乡镇选拔配备了16名急需的懂经济、善管理、会做群众工作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目前,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中30岁以下的干部增加到25名,30岁至35岁的干部增加到71名,45岁以上的干部减少到74名,年龄最小的正科级干部29岁,年龄最小的副科级干部27岁,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初步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全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所占比例达99.33%,一批熟悉经济、精通法律、善于管理的干部进入科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在4个乡镇、18个县级部门和公、检、法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31名;全县妇女干部增加到71名,占15.92%;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达到了26.46%,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 (宾川县委组织部 李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