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四项措施以抓集体经济促党建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祥云县 发布人:祥云县 作者:余学丽 李世祖 发布时间:2012-02-06 09:31:34
祥云县四项措施以抓集体经济促党建
茁壮的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群众,引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又是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催化剂。2011年开始,祥云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来检验村级党建工作的成效。
(一)规范议事程序,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有的村并不缺项目,主要是群众不支持,集体湖泊招租难,“四荒地”拍卖难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为打破群众顾虑,从2011年6月起,祥云县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很好地运用到讨论商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之中。由于有了参与权,村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认识,使发展集体经济由过去的“两委”单独干变成“两委”带领群众一起干。如下庄社区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招商引资,吸引了5家企业入驻社区工业小区投资建厂,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王家庄村将全村的集体林地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的方式,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地处半山区的棕棚社区统一开发集体“四荒地”发展蚕桑产业,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
(二)用活三类人才,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祥云县十分注重发掘本土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大力用好专业人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发掘本土人才。充分挖掘本村现有致富能手和经营管理人才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潜力,通过“三培养”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二是引进外来人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回乡人员、退伍军人中,推选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选派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村指导员驻村指导,达到“配强一个班子,致富一个村子”的效果。三是用好专业人才,采取县级单位、重点企业人才与村(社区)结对帮扶的方式盘活县乡两级人才资源。一年多来,全县新成立了蚕桑、核桃、烤烟、蔬菜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托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经纪人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市场流通等有偿服务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强化整顿措施,增强后进村的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后进村落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实际,祥云县在2011年的后进村整顿中,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壮大后进村集体经济上。一是量体裁衣、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县老科协和农业、经济等部门优势,为13个后进村拟定切合村情、见效快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选派新农村指导员和技术专家驻村指导项目实施。二是以现代农业、市场经济知识为重点,对13个后进村的全体村组干部分3批进行了集中培训,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感,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争取项目资金275万元,帮助后进村组建了百合、蚕桑、红梨3个农业专业协会,在东甸、于官、果城3个后进村新建了蔬菜、早点小集市。四是投资232万元,帮助楚场、余食朗、子乍么等6个后进村发展蚕桑、核桃、华山松700余亩,增强了后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五是强化激励措施,分一、二、三等奖,对发展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后进村进行了表彰奖励,兑现奖金8万元,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四)强化培训机制,搭建集体经济交流平台。部分村组干部观念陈旧、办法少,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实际,祥云县一是进行集中培训。以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8个专题,邀请省、州专家教授,在县委党校分3期对全县29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副支书、副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分12期对1339名村民小组长进行了专题培训,切实破除村组干部的思想障碍,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2011年先后组织17名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培训学习,组织22名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到楚雄州永仁县学习发展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大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近1个月的精心筹备,2012年1月10日,祥云县首次全县山区党建工作及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交流会议在毛栗坡村召开。为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竞争互动的平台,今后,祥云县将把交流会作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模式,每半年召开1次,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中共祥云县委组织部 余学丽 李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