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力支撑 聚白州发展动力
来源:云南基层党建网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4 12:20:00
汇智力支撑 聚白州发展动力
近年来大理州在全面推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先行者”发展目标和积极参与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注重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各类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全州共有各类人才22.86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9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6.0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86万人,技能人才7.43万人。
一、以用为本,内外招才
大理州本着对优秀人才,只要愿意来,一律敞开大门的开放理念,突出以用为本这个主题,在思维上敢于大胆创新,在政策规定上敢于大胆突破,在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探索。一是注重人才的柔性引进。摆脱人才“所有”的传统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从强调引进人才来落户到坚持落户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基地、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兼职、联办企业等方式柔性引进所需人才。剑川县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了“县校联合行动”,高校的专家教授直接到田间地头对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大理学院成功引进一名“长江学者”,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二是注重人才的主动引进。2005年4月,大理州在清华大学组织人才座谈和招聘会,成功引进9名硕士研究生到大理工作。每年在国家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公开招考中拿出部分岗位面向全国招考,吸收了一批优秀人才到大理发展。三是注重人才的高端引进。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在编制上给予优先审核,特别急需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行一事一议,接收单位不受编制和岗位职数的限制。自愿到大理工作的博士学位人才,在住房、科研经费、配偶就业、子女就学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对大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根据贡献和效益,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二、依托项目,广泛聚才
大理州坚持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吸引和培养人才,抓住项目这个载体,以项目带资金,以项目带人才。一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管理团队。祥云县飞龙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吸引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带动和培养了公司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形成公司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二是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主动为2183名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职称评审认定,14名企业经营人员被评为全州优秀高层次人才,1人获云南“兴滇人才”奖。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6.97万人获得“绿色证书”,评选出302名“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86人被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8人被评为省拔尖乡土人才。三是坚持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培养人才。积极构建在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到重点项目和基层一线岗位接收锻炼,通过全程跟踪考察纪实、实绩分析和考察结果评定、公示、反馈等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大胆选拔使用,做到建成一批项目,同步发现培养一批人才。五年来,大理州共选派500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其中60名考核优秀的进入了县处级领导后备干部库。
三、注重实践,重点育才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大理州把实践作为培养人才的最根本、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把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加大对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一是加大投入,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完成了大理卫校资源置换、大理建设学校和大理财贸学校新校区建设,今年又启动了投资6.9亿元的大理技师学院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州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比赛。连续举办了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共有5.2万名职工参加竞赛,四届大赛先后赛出状元44人,每人给予奖励10000元,其中有29人破格晋升为技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破格晋升职称评审办法,2004年以来破格晋升高职12人,中职35人。三是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更新工程。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有组织的将有发展潜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送到发达地区进修深造,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到大理讲学授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专家型人才、学科的带头人。
四、营造环境,感情留才
让人才留得住,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至关重要。大理州不断研究制定优化环境的措施办法,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在全州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一是人才事项特事特办。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点,按照“简便、快速、高效”的要求,“一站式”地为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服务。建立人才事项督办制度,对人才直接反映或通过热线服务电话等渠道了解到的人才事项,由州人才领导小组限期督办。建立人才服务情况通报制度,对在服务人才方面不及时、不到位的,在全州进行通报。二是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命名表彰了两届共97名优秀高层次人才,作为全州人才表彰的最高奖项,每名奖励2万元,并坚持每年对优秀高层次人才的走访慰问、体检等制度。明确要求适当增加优秀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优先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劳动模范等荣誉的评选。启动了首届大理青年创业州长奖的评选,10名优秀创业青年获得了大理青年创业州长奖。三是人才带动效应不断增强。针对各类优秀人才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大理州积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为优秀人才和基层牵线搭桥,建立了50个特色鲜明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挂钩联系点,以资金、技术、信息等方式在各行各业全方位开展了帮扶活动。